版主
- 积分
- 585
- 获赠鲜花
- 4 朵
- 个人财富
- 2726 金币
- 注册时间
- 2010-12-18
|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孩子是弦上的箭 0 H; _; ^: N( `! y) l. M* w: ?0 o
@" a7 t7 U; G) _; c 在几个原始股东里,王建文移民算是比较晚的。 0 r0 a1 u. b. B2 U h$ b
* H# h6 n1 }, c4 |7 C) q& r
2008年底,原始股东里,有一位朋友给王建文打了电话,“我办成了!”语气很兴奋。接到电话,王建文很平淡,“他就说好,可是我也没有那么大的触动。”
! X6 w: i: j, g4 q8 `
+ e, R2 ^+ _- T 最终让王建文决定移民的是,孩子。 V2 |$ ?* F7 Z2 t0 W3 k) v% H
# |& V, m( b- Y; ]* \: O* ^ 2009年,王建文的孩子开始上中学。“我不想让孩子在国内上初三。初三意味着课程安排全是应试的,每天模拟考试,全为了中考,孩子压力太大。” 3 p: c* \7 X4 C B( L% Q6 H
5 f0 W3 B5 h6 @' i; {; Z# P 在王建文的记忆里,他的小学每天只上半天,另外半天是劳动,有时候会去田间,边劳动边玩。“小孩子打打闹闹的,不用背着很沉的书包上学。” 9 N5 c: f/ A& l; E* k* f
8 C0 F9 G* N4 U$ N 直到到了中学,王建文关于上学的记忆才开始了“学习”这个词。
1 |) D4 A5 z: ?+ f0 j3 K% ^, ^- o; N& @8 ^8 T; n
“上学,完全是自己主观可以控制的。我是到了初中开始明白一个道理:必须好好学习考大学,这样才不会一辈子都种地当农民。”王建文说,这种动力下,学习也是自主的。“心里明白是为自己学的。”
+ f4 p4 T. R9 T6 p5 \; \' e0 x9 a9 ?
王建文和太太商量着,“我们能留给孩子什么呢?只能是一个好的教育,以后要靠她自己。”“有能力给她更好的教育环境,为什么不去做呢?”
! b; ~1 _9 P5 C8 h% t/ S% U. g# c" p# Y% V7 y
和王建文一样,很多有钱人移民的原因里,首先是孩子。更早移民的张伟光,就坚持一个观点:对于移民的人来说,孩子永远是最迫切的理由。 ; }) R' L& @+ `5 e- m
* f! L9 X8 {% D7 R2 _: R) |. y5 z! [
张伟光在新疆有自己的公司。2000年,全家搬到北京,“想让孩子在北京读书。” . `; a$ P2 d" p. c3 y& X# T% W* n
6 a1 q, L! t9 r: J
张伟光想,“自己的企业是科技企业,自己又有很多技术专利,有很多高级职称,按照北京的政策,应该可以申请个技术人才引进什么的,弄个北京户口,方便孩子考学。”
. U, v/ X$ J% C1 t% w' {9 j9 K
7 l4 g& X* c u8 t 结果,三年下来,北京户口没弄下来,孩子已经上高中了。张伟光有点着急了。朋友告诉他,“你可以直接移民加拿大,直接弄加拿大户口,孩子上学更方便了。” : t6 g, Y% ` C% t
* x7 Y T% \0 n* u% i% |2 C% p 张伟光想了想,觉得“不太可能吧?这么简单?比北京户口还好弄?”朋友向张伟光说了“八大诱惑”:高等教育,自然环境,福利,医疗,财产安全......
! l J$ c/ {) u. ^+ _6 ^1 B
' A" F5 M( |/ d8 H0 K7 a+ x 张伟光只记得有一句最让他觉得不可思议:“只要进了医院,连盒饭都是公费的。”从来没去过加拿大的张伟光信了,答复朋友:“好吧,那我去待五年拿到国籍就回来。” 1 @* [% v3 X7 d, m7 F% ~
: X* d5 p. O& @% D' i
2003年申请,2004年秋天张伟光就接到了体检通知,移民签证办下来了。那一年,几乎同一时间,他苦苦办了好几年的北京户口,也下来了。张伟光苦笑了一下。2005年1月,全家移民加拿大。
6 `) W( t, S ^7 y8 Y8 X4 a$ n2 k
9 s6 g, \2 v/ B 张伟光的女儿去加拿大后,发生了惊奇的变化,考上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他一下子觉得“这事,值了”。在他的估计中,女儿在国内的成绩,使使劲也就考个二本,也很难。在记者面前,张伟光一个劲的乐,“可能,玩着玩着,就学了。”
% T5 X- |( B! ]( R d4 T, V8 K
" I9 b0 A5 F$ c0 G$ C$ B0 U 张伟光的朋友余威也即将移民成功。2011年6月底,他刚接到了移民体检通知。 4 s2 `$ a5 W# X$ g
4 K; I# S- @. F 余威从来没有去过国外,让他有移民想法、而且如此强烈的原因,也是儿子的变化。 4 Y) u9 H% w3 I% `) e
& [+ x7 [5 k) V4 n
有一年,余威去儿子的学校参加一个交流生的座谈会,这些交流生都是在美国待了一年后回学校的。这个交流会让余威很惊讶,“那些孩子会说一些他们怎么受到了别人的帮助,会说一些自己很感恩的话。”听在一旁的余威反思自己的儿子,“自我为中心。我儿子不知道怎么的就变得特别极端了,要是有个日本人坐身边,恨不得掐死人家一样。”
p1 m( K+ e9 e' {8 A; Q2 A: F' B# Y& M# [; U2 J% H4 c5 Z# C
坐在记者对面,余威说起儿子来,自己都不禁打个冷颤。“学习压力也太大了。影响的孩子心态都变了。中考前,竟然失眠了,这么丁点大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