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积分
- 97
- 获赠鲜花
- 1 朵
- 个人财富
- 467 金币
- 注册时间
- 2011-11-8
|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武大化院网站公布的邓鹤翔教授 ; w' I7 A+ X4 U! k" @
6 A' _: e1 R" K l: O5 k
/ S- M5 R ?6 S2 A0 ^, M& F 昨日,网爆武大出现85后教授。武大人事部相关负责人称,教授叫邓鹤翔,生于1985年4月,不久前刚被引入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或是该校最年轻教授。
5 e5 e, {* Y z* u+ `2 u& Z8 R6 z ~8 U' d3 o7 o% J# }! N
85后教授引来网友羡慕无数5 z, S. J+ M5 _
) ]2 C' {$ m* [0 ]) ~
18日,“PETD亚洲善待博士组织”的一条微博在网上炸开了锅。“1985年出生的年轻教授,这是要逆天吗?”博主找出武大新引进的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学者邓鹤翔,这位生于1985年4月的阳光男孩,被引入武大化院后被评为教授。$ y# A9 q7 \# {& B L
* b/ O$ c" a3 \$ B/ e; M
“都是85的,人家都教授了,我博士还没毕业,情何以堪!”网友们各种羡慕嫉妒恨,一时间微博转发量上千。不少网友直呼:博士后们原来并非都“聪明绝顶”,还可以充满朝气,“学霸也可以高富帅”!% r/ f, ~4 W) O- K3 ~
. [2 V; j/ ]7 Q. k9 n, ]
武大年初引进的博士后海归
J, ?" D* x/ V3 V根据武大化院网站上介绍邓鹤翔的简历,小邓2011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取得化学博士学位,先后在该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今年初,加盟武大化院,现为该院教授。
$ E6 B# T. E; K3 l# ^$ k1 Y- }: N+ \2 U/ j* {! O9 x
据了解,邓鹤翔是武汉人,毕业于武汉49中。他曾三次参与完成美国能源部重大项目,两度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科学》发表文章。
# p' G9 `/ z, Z q/ k5 v) {) |' h: Q" E2 F9 o
武大人事部相关负责人称,“他应该是该校最年轻的教授。”武大化院院长及分管人才工作的副书记都表示,人才刚引进不久,不希望被过多关注。. T7 [' G( e4 z1 z# T, `& D1 P: e1 U
; T2 ~) \3 z% U) w: P, w" Z6 |
80后当教授成全国趋势
N9 o) ], F, C* J* V! C! N. |- D9 J& ^. u
据了解,邓鹤翔不是武汉首个受媒体关注的80后教授,去年80后海归袁荃就成为武大化院最年轻女教授。记者统计,以国家最新的第四批“青年千人计划”为例,185名青年学者中,80后超过两成。
7 I* T' C9 }" f" o/ g6 p5 F7 u. d. z/ q4 k
“80后教授袭来在全国都是一个趋势”,武大人事部副部长卢昌宁表示,目前70后已成该校科研、教学主力,从海外引进的80后不再是凤毛麟角。“不光武大,通过国家青年千人计划等引才项目,一大批青年人才回国,他们中不少都是80后”。
9 o1 `! K1 P0 `7 b- M
* x, T/ X6 ]4 g- a2 W" g6 i/ P记者了解到,华中科技大学从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引进的80后学者夏帆,目前已在该校化学与化工学院任教授;武汉理工大学最新引进的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毕业的学者王涛,出生于1980年。
' ^! i8 Z: q: h: O
- j6 b, r5 ]5 \ Z1 E# k80后教授多有海归背景1 k& c8 F( L _) N
' U2 q" U# t& f0 i" q& j
记者观察发现,活跃在武汉高校的80后教授多有海归背景,多从事自然科学领域研究。
" v2 }3 B0 }$ h6 U4 D( G5 N; e/ N$ o* F7 t0 I( A7 [. [( Q
海归背景是否成为回国任教授的关键因素?武大人事部副部长卢昌宁介绍,“学校各院系引进这些青年人才,既看中他们的学术水平,也符合学科发展需要,比如袁荃研究的稀土领域、邓鹤翔研究的绿色能源储存领域,都处于国际前沿,弥补了院系相关学术领域的空白。”! I+ U3 g0 o) {' z
( Y% X; _4 n5 d* S
他还表示,这些海外人才评教授,都通过了院系学术委员会的教授资格审查,符合学校的职称评定标准,“与年龄无关”。, m5 @, b# g8 b
: K, {4 ]' V& L7 _3 N3 u
武汉大学公布的邓鹤翔简介. L. W- D% s% m( g, a
2 w! k9 w. c& i0 W姓 名: 邓鹤翔 Deng He Xiang8 Q( T8 W6 v1 J: L& e
出生年月:1985年4月4 `9 {* R' Z; F9 z6 f$ g$ H0 R
学历、职称: 博士,教授 J. b1 ]; c; Q, u- _
专业方向:框架化学(Reticular Chemistry)绿色能源储存5 w/ t/ q% u9 N5 `/ I! |
. M( |6 e V( r$ S
教育与研究经历
3 J% i6 w$ _ T" @& N5 Z/ c% I8 \$ S F5 q, J, W! D% [, l
2007年在复旦大学取得学士学位,早期在赵东元院士课题组从事介孔材料研究。2011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取得化学博士学位,导师为Omar Yaghi教授,研究方向为晶态纳米孔材料MOFs的系统性设计与合成,同年获得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2012至2013年先后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劳伦斯国家实验室(LBNL)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3年初加入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任青年学科带头人。现为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2012年)。
$ k6 `4 U) R1 T! n2 a. r
% A$ a8 q5 m5 O& s. h+ e研究领域与兴趣3 G4 P7 d; G% V- q: K7 i
0 @- s& c F& Q# f
研究方向为有机、无机分子的导向性组装;绿色多孔材料;绿色储能纳米材料;以及固体纳米材料在气体储存与分离、节能减排、选择性催化等方面的应用。目前已在孔材料的同拓扑结构孔道扩展、孔径及孔环境系统性精确调控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在多组分合成策略以及生物大分子负载等方面进行了前瞻性探索。曾在Science、Nature Chemistry等著名国际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研究成果被Nature4 F/ H4 R- A# R I( o
Chemistry, C&EN, Science Daily, Asian News International, Nanotechnology Now 等媒体报道,单篇引用达220多次。申请专利6项,其中已被授权5项。先后参与五项重大研究项目,包括三次参与完成美国能源部以氢能源、天然气储存与利用、二氧化碳分离及转化为主题的重大项目。目前课题组与多个世界顶尖实验室以及国际大型研究中心有广泛及深入的交流合作
# ]/ n* ~6 P. c9 E
; i! r9 A# E! K' J学术兼职& y, g) Z; D6 R+ y9 E
" {1 F/ j3 c2 l+ a) M美国化学协会会员Member,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CS)' O0 z6 A; ]4 R, U% z9 M
美国多功能纳米构建中心会员Member, the center on Functional Engineered Nano Architectonics (FENA)
! e e& ?! r+ h' R* [$ @1 ?( S伯克利中国能源论坛(Berkeley China Energy Forum)创始人之一2 R3 J" q; V5 W! y3 s
8 t6 }7 p+ o, S# j8 J# I9 m
代表性成果; n" L# W2 { z1 m- |4 f/ z
1、Deng, H., Grunder, S., Cordova, K., Valente, C., Furukawa, H., Hmadeh, M., Gándara, F., Walley, A. C., Liu, Z., Asahina, S., Kazumori,O’Keeffe, M., Terasaki, O., Stoddart, J. F., & Yaghi, O.M. Large pore apertures in a series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Science 336, 1018-1023 (2012)
# B' `/ C" \; {& L* ^" V6 q
' K+ Y8 Q- n9 z* w+ S- y) @2、Deng, H., Olson, M. A., Stoddart, J. F., & Yaghi, O. M.Robust dynamics. Nature Chem. 2, 439-443 (2010
8 o' i9 F. M! M: F+ p
- l" f( f: v r3、Deng, H., Doonan, C. J., Furukawa, H, Ferreira, R. B., Towne, J., Knobler, C.B., Wang, B., & Yaghi, O. M. Multiple functional groups of varying ratios in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Science 327, 846-850 (2010)5 z( [8 W! E( A' @6 ?4 {7 T
: N/ n5 ^, n! [7 n% T( I获奖与荣誉
4 y6 `% F; m) `6 u$ p1 C% c
5 g( t# |/ R6 o9 e8 v% b* v- t2012年入选“千人计划(青年)”
% f: W0 B, |% ~* D2011年获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
; A! A- ?+ i$ P% v& `/ |0 J8 v2011年获美国化学协会年会学生奖学金, UCLA
+ \2 {" x: u% Y5 N2010年获优秀研究生奖, UCLA8 a. l" G$ X$ [3 p9 R" o* r! `
2010年获美国化学协会年会学生奖学金, UCLA
: a! x6 U! B( W' |2003-2007年获复旦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 R% q/ K9 i; |& l7 J) R
2003年获中国高中生化学竞赛全国一等奖,冬令营银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