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
- 积分
- 4316
- 获赠鲜花
- 16374 朵
- 个人财富
- 21564 金币
- 注册时间
- 2010-11-24
|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 |% I! P" p0 U: J$ b
; r. M) s: u+ x: Q7 w) h/ I; N; l5 n+ ~
! ?0 V/ E3 m8 a: B# b
3 g h/ o: \2 G/ q" u8 N8 \
- n4 x; H6 C6 I$ M0 J) G" N+ `; I' E © 由 Xinhua News Agency 提供 当地农牧民正在工作。新华社记者 白玛央措 摄
9 Q2 ?+ }& s# S7 P 新华社西宁11月10日电(记者白玛央措)房梁上惟妙惟肖的木雕,佛堂里栩栩如生的泥塑佛像、唐卡和堆绣……在中国藏区,许多古老的藏传佛教寺院都可以称得上是精美绝伦的藏文化艺术陈列室。# d& g* R2 j" q3 e+ o
红墙半旧粉墙新,泥塑金涂各有神。30多年的泥塑生涯中,热贡泥塑艺人尕藏才让创作了数以千计的佛像,指掌摩挲间给泥土赋予生命。
8 E$ ^. y% w+ X' t8 Y+ Q1 Z 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县有着“热贡艺术之乡”的美誉。2009年,泥塑与唐卡、堆绣等以“热贡艺术”的名义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 G; I, o/ T( A' _' I
一尊泥塑佛像的制作要经过选土、砸泥、雕塑、抹压、上色描金等复杂的工序。“泥塑佛像的主要成分是红土和药粉,其中还要添加珊瑚、珍珠等珠宝,以及少量的棉花。”尕藏才让说。8 ]) a) |+ L O; t
“我从17岁开始学习泥塑,当时师傅经常带着我们看寺庙里的各种佛像,让我们记下佛像的形体与神态,从唐卡绘画基础及雕塑的铸造基础学起,一般需要十多年时间才能熟练掌握。”尕藏才让说。
7 Z$ W. G$ }6 }/ i0 n, ]% P" q 塑像的取材范围十分广泛,除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鸟兽鱼虫等作为装饰纹样和陪衬饰物外,往往还根据佛教故事和典籍,创作各种各样的造型。
! q5 J* H- k0 T) _" f5 T8 I “小时候的印象中,父亲总是背着一个军绿色的斜挎包,里面装着好多木质的雕塑刀,身上和手上总有泥土,背着包一走就是好几个月。”在儿子万玛多杰的记忆里,父亲长满老茧的双手温暖有力,许多高原牧区寺院中的精致佛像都出自这双手。
2 q5 {! n( a6 l1 f) _ 随着泥塑艺术的不断发展,泥塑渐渐褪去距离感,包括泥塑作品在内的热贡艺术品逐渐热销起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2012年尕藏才让创建了尕藏热贡文化公司,现有员工70名,学员50名。其中60名员工都是村里的贫困户,每人每月平均有3000多元的收入。: f) E7 c0 E6 _6 r$ b0 k& ?
© 由 Xinhua News Agency 提供 当地年轻人正在泥塑传习所里制作泥塑。新华社记者 白玛央措 摄
1 B+ W J8 x$ l. f; o$ [* } 2015年,万玛多杰考取青海民族大学艺术系民族工艺美术(唐卡)专业。“泥塑不同于唐卡,不方便携带和邮寄,我经常想如何将父亲制作了一辈子的这些泥塑作品带到更远的地方。”
% J& B: U( R e 随着中国非遗保护和传承力度的不断加大,传统民族工艺产品的设计、制作水平和整体品质显著提高,产品门类品种和功能用途更加贴近当代审美和生活需求。
7 m& d# ^; a* A/ C3 | 如今,尕藏才让的公司从原有的雕塑发展到绘制唐卡、制作堆绣、艺术纪念品及大型城市雕塑等设计、生产和销售,生意越做越红火,销路远至周边州县及甘肃、四川、云南等地。
( L9 f" d/ @6 I$ n “公司今年有500多个订单,不仅收入多了,学习机会也很多,我们每年都会去高校上非遗研修班,收获了不少灵感。”万玛多杰说。
8 }9 L. T# p5 B5 A5 k& w$ q7 H 2015年以来,中国以传统工艺为重点,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帮助传承人群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提升文化自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0 i1 D' t4 _" o% S" e2 b0 m5 r
“如今不只是在寺院,热贡泥塑已经走进现代社会中的寻常百姓家,我们会坚持把泥塑技艺传承下去,不断学习,创作出更多优质的艺术品。”尕藏才让说。9 s) F# c7 e( S3 P9 l2 U/ W
0 V" r8 o# ~5 Q) G# j3 j {7 N" x2 b! t
. @6 a3 \8 ?+ _2 \0 h% z7 \5 T
; Q2 ~$ c; |/ b1 r- g/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