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亚拉各斯的水下挖沙人驾驶着十几条小船,停泊在拉各斯潟(xì)湖一角。
壮硕的半裸男子驾驶着十几条小船向湖中行驶,他们肌肉发达且身兼多职,不仅是粗犷的水手,还是矿工与搬运工,做着高负荷的危险工作而收入微薄——他们和矿工唯一的区别在于,他们不是在地下,而是在水下开采。
他们是尼日利亚拉各斯的水下挖沙人。
注:潟(xì)湖,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
从拉各斯潟湖海底挖出的沙子被用来填海造地,制造混凝土砖,进而打造成新兴的“石头森林”。
每天一大早,他们就会来到这个潟湖。从船上把梯子降到4到5米以下河床,然后深吸一口气,潜到湖底。装满一桶砂石后,再顺着梯子送上去,把它倒入船内。
经过数小时的潜水和挖掘后,船被压得几乎和水面一样高,这时他们才会返回岸边。
拉各斯潟湖里的砂石多是用双手挖上来的。砂矿工深入拉各斯泻湖湖底,然后一桶一桶地把船装满。
返航时,波浪几乎要灌进船中。如此简陋的运砂船,需要运用丰富的经验与智慧才能驱动;以及,极强的身体控制能力——木船摇晃颠簸,挖沙工人却能在狭窄的木板上,以一种堪称优雅的方式保持平衡。
小船以风力和船帆作为动力,船帆用未缝合的米袋制作而成。
从拉各斯潟湖湖底挖上来的砂石,被用于填海、制造混凝土砖。
沙工把装着砂石的大编织篮顶在头上,下船至岸边,每次只能运一篮。这些砂石随后会被卖给拉各斯新城的建筑商和开发商。
一趟下来,水手们早已精疲力尽,他们各自回家或到酒吧休息一番。第二天,他们又会启航,挖掘拉各斯潟湖的湖底,为这个非洲最大的都市贡献自己的力量。
挖沙人从事最辛苦的工作,希望藉此得到城市的认可,憧憬着何时用这些砂石,建造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
数千人在拉各斯大陆这片拼凑而成的锯木作坊和棚户区工作、生活。在第三大陆桥后面的拉各斯潟湖上,尼日利亚财富的塔楼若隐若现。
拉各斯,非洲人口最稠密的大都市,居民近2100万。成千上万雄心勃勃的非洲人持续涌入这里,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人口的不断增加,推动城市边缘扩展。在城市版图扩张的过程中,拉各斯新修建筑与填海造陆需用大量混凝土,而混凝土里的大部分砂石便来自于拉各斯潟湖湖底。
拉各斯岛商业区里的高楼大厦,耸立在第三大陆桥与Ebutte Metta区的贫民窟和锯木厂(前景)上方。
这座大西洋沿岸的新兴城市,主体为一块大陆,环绕着潟湖与六个岛屿。在这里,非洲大陆最富有的人和大量穷人共居一城:拉各斯、维多利亚与伊科依岛上,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海滨别墅歌舞升平。而拉各斯大陆上,棚户区拥挤凌乱,交通无序拥堵。
工作日结束时,货车涌入拉各斯岛的伊杜莫塔市场,接载返回大陆的工人,那里是大多数拉各斯人居住的地方。
女孩们在一个破败的住宅区里洗盘子、煮花生,然后卖掉。这是拉各斯州政府30多年前建造的许多廉价社区之一。
一间小教室里,成年人学习如何打字,以改善其就业前景。
拉各斯雪茄俱乐部的年轻商人,是该市快速增长的上流社会的一部分,他们在维多利亚岛的一家酒店享受片刻放松。
石油资源丰富的拉各斯长期以来培养着精英阶层,非洲15700名百万富翁和少数亿万富翁生活在尼日利亚,其中60%以上在拉各斯。拉科湖高尔夫乡村庄园为该国富人提供豪华度假场所。
尼日利亚取代南非成为了非洲大陆最大经济体,而拉各斯则是该国的旧都与最大港市,也是非洲最繁荣城市之一。
拉各斯充满致富精神,到处都是勤劳的奋斗者;但也不乏贫穷、绝望与暴力。无数年轻人就像潟湖上的徒手劳动的挖沙工一样闯入城市,憧憬着某天能用亲手挖出的砂石建造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也憧憬着自己的“非洲梦”在这里达成。
1 |! y/ r+ ^: M3 a( B4 K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