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统华每周特价 信达超市每周特价 龙翔、龙胜超市(Oceans)每周特价 佳乐超市每周特价

加拿大密西沙加华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409|回复: 1

焦虑症和惊恐障碍

[复制链接]

552

主题

667

帖子

1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49
获赠鲜花
11 朵
个人财富
5930 金币
注册时间
2011-1-18
发表于 2011-1-22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北美华人新生活

保帮家电维修李师傅



心理热线



新客户展示位
更多广告请点击
中文黄页


有您的支持
我们会做得更好
一、焦虑症病因和发病机制
$ _# ^0 U# i  s5 |: _3 G' y二、焦虑症临床表现
- g+ H2 S' b1 ^! _. f三、CCMD-3的相关讨论( G* F6 Y$ n  k# i6 Z9 S- H
四、焦虑症治疗& f- m$ U; }+ X7 E
五、护理& {/ G* Z) Z! H. v+ g
& h; u( o: T+ I) N0 h. N
焦虑症是以焦虑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焦虑症有两种主要的临床形式: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广泛性焦虑一般为没有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除焦虑心情外,还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如头晕、心悸、胸闷、口干、尿频、出汗、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和肌肉紧张,以及运动性不安。焦虑症的焦虑症状是原发的,病人的焦虑情绪并非由于实际的威胁所致,其紧张、惊恐的程度与现实处境很不相称,并常为此感到十分痛苦。凡继发于妄想、OCD、疑病症、抑郁症、恐惧症等的焦虑都应诊断为焦虑综合征,而不应诊断为焦虑症。惊恐障碍是以惊恐发作为原发和主要临床相的一种神经症。而惊恐发作作为继发症状,可见于多种不同的精神障碍,如恐惧症、抑郁症等。6 j0 P1 ?2 l5 F/ p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 D9 J7 b' M3 W: U' s% x. t5 v1.遗传
( L  t9 g% j1 Y/ @$ l# {& E有人认为焦虑倾向作为一种人格特征至少部分由遗传决定。有焦虑倾向的人在不良社会环境影响或应激状态下,较易产生病理性焦虑,尽管引起焦虑的直接原因是社会或环境因素,但其潜在的原因是遗传。早期的家系调查发现,焦虑症在病人近亲中的患病率(15%)明显高于一般居民(5%)。有研究结果表明,单卵孪生子的同病率(5%)比双卵孪生子高(2.5%),同时还证实单卵双生子的人格特征及神经症症状的一致性很高(即使在分开的环境中长大)。但近期研究表明这种遗传倾向主要见于惊恐发作,而广泛性焦虑障碍不明显。. ]7 O' ?# |& q% u
2.生化
- z0 b& [2 I1 \% X% `1 f(1)乳酸学说:认为乳酸盐可能引起代谢性碱中毒、低钙血症、有氧代谢异常、β肾上腺能活动亢进、外周儿茶酚胺过度释放、中枢化学感受器敏感性增高,使有焦虑倾向者产生焦虑表现。有人在双盲条件下给14名焦虑症病人和16名正常人静滴0.5mol/L乳酸钠,结果13名病人在静滴过程中出现惊恐发作,而正常组仅2名出现类似症状。& K0 r$ v! O. Z; ]4 p1 \
(2)神经递质:中枢NE能系统、DA能系统、5-HT能和-氨基丁酸(GABA)等四种神经递质系统可能与焦虑症发病机制有关。NE能系统特别在蓝斑起警戒作用,可引起对危险的警惕和期待心情。中脑皮层的DA能系统与情感行为和情感表达有关。5-HT能系统特别在背侧中缝核能抑制与焦虑相关的行为。中枢5-HT活动具有重要的保持警觉和控制焦虑作用。GABA则为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这几种递质在脑内不同部位相互作用,借助于cAMP和钙离子在亚细胞水平整合,引起脑和躯体各部位功能的不同变化,产生焦虑的各种临床表现。7 M  P: k# e# h. R
(3)中枢神经肽缩胆囊素系统生化异常,如静注缩胆囊素,能使健康者诱发惊恐症状,而且惊恐障碍病人比健康者更为敏感。5 q: Y2 E0 O" g: n& v& e/ E' n4 `
3.神经解剖$ ~4 `) ^8 ]8 L3 k& h1 Z
有人推测中枢神经系统的一定解剖部位与惊恐发作有关:
& H% H7 U3 E4 k6 {  U  k+ Y(1)急性发作可能与脑干特别是蓝斑有关,因为病人发作时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爆发。蓝斑含整个CNS中50%以上的NE能神经元,神经纤维投射到海马、杏仁核、边缘叶和额叶皮层。动物实验发现,电刺激蓝斑可引起明显恐惧和焦虑反应,并有蓝斑神经冲动发放增加和中枢性NE更新加速。促使人类蓝斑发放增加的药物,如育亨宾可引起焦虑。减少蓝斑发放的药物如心得安、TCA、安定等有抗焦虑作用。因此蓝斑和NE能系统对焦虑的发病有重要意义。中枢BZ受体与GABA受体相连。GABA有两种受体:GABA-A受体与氯离子通道偶联,GABA能促使其开放;GABA-B受体与钙离子、cAMP偶联,协助调节其他神经递质释放。BZ与其结合可促进GABA功能,使神经传导明显减慢;用药物阻断BZ受体,可产生急性焦虑症状。故有人推测焦虑症病人很可能产生某种物质干扰了BZ受体功能,引起焦虑。
$ Y8 I3 H+ \4 K( Q  C! a8 V. O(2)边缘叶为人类愤怒、警觉和恐惧等基本情绪的中枢。Penfield发现边缘叶的激惹性病变或刺激该部均可引起惧怕和惊吓反应,这一部位的破坏性病变使焦虑减轻。人脑的边缘叶富含BZ受体,静注安定对减轻焦虑有效,但对控制惊恐发作效果不佳,提示预期性焦虑可能与边缘叶的功能损害有关。/ I* v% _5 l! d; f; s' c5 n" Y
(3)恐惧性回忆是习得性行为,与脑皮质的认知和意识活动有关。从额叶皮层到脑干的神经纤维可把习得性联系和起源于前额皮层的认知活动传到脑干,刺激该部神经核,引起惊恐发作。
. R' u/ o3 X+ |. h. w4.生理9 l" l( p0 m4 {2 ^8 _# U
(1)自主性功能失调假说:某些迹象表明惊恐障碍病人的发病可能与自主性神经系统有关。绝大多数惊恐发作的躯体症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调节的。自主神经系统是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的,其主要机能是调节平滑肌、心肌、消化道内腺体、汗腺、肾上腺和其他一些内分泌腺的活动。在惊恐障碍病人中存在多种自主功能失调,包括自主神经系统的不稳定性和反应的高度激活性,还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功能的改变,以及肾上腺素能神经功能的改变。% ?2 t1 O8 v4 L" A  a2 Q$ d" [0 F
(2)脑电图研究资料表明焦虑病人的α节律较正常对照组少,且α活动多在较高频率范围,提示焦虑病人常处于高度警觉状态。有人对13例频繁惊恐发作病人进行一系列生理测验,发现惊恐障碍病人处于基础状态时前额肌电活动较多、收缩压较高、心率较快,皮肤电反应变化较正常对照组小,提示病人心血管系统警觉性增高。
5 B1 J5 g: V, r8 f3 k- K5.心理
! P' r: N/ h0 h( L行为主义理论认为焦虑是恐惧某些环境刺激形成的条件反射。动物如果按压踏板就会引起一次电击,使按压踏板成为电击前的条件刺激,从而形成按压踏板—电击—焦虑的条件反射。这一条件反射使动物不再按压踏板以避免电击产生焦虑,这样可使其焦虑程度下降。提示焦虑发作是通过学习所获得的对可怕情景的条件性反射。
) n5 A; [1 ], L1 w4 O二、临床表现# S3 q) T6 K8 y' Q. _1 M
1.惊恐发作的临床表现
2 ]# l! |5 C2 [5 `(1)在没有客观危险的环境下发作,或发作无明显而固定的诱因,以致发作不可预测。  R4 d; W2 ]) ^# H2 w: h4 V2 g% {' ^
(2)两次发作的间歇期,除了害怕再发作外,没有其他明显症状。
  y: Z) j, I! h2 Y. T3 E  M(3)发作的典型表现常是病人在日常活动中,突然出现强烈恐惧,好像即将要死去(濒死感)或即将失去理智(失控感),使病人难以忍受。同时病人感到心悸,好像心脏要从口腔跳出来,有胸闷、胸痛、气急、喉头堵塞窒息感,因此惊叫、呼救或跑出室外。有的伴有显著植物神经症状,如过度换气、头晕、多汗、面部潮红或苍白、震颤、手脚麻木、胃肠道不适等,也可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等痛苦体验。
: u1 P; y! i7 l) t: D(4)发作突然,10分钟内达到高峰,一般不超过1小时。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发作的经过。此种发作虽历时较短暂,一般5~10分钟,很少超过1小时即可自行缓解仍如常人,但不久又可突然再发。病人发作频繁,1个月内至少有3次,或者首次典型发作后继之以害怕再发作的焦虑常持续1个月以上。
( G8 v5 |4 u4 a( i* b8 P, h(5)发作并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情况或某一类环境(不可预测性),大多数病人在间歇期因担心再次发病而紧张不安,并可出现一些植物神经活动亢进症状,称为预期性焦虑。在发作间歇期,多数病人因担心发作时得不到帮助,因此主动回避一些活动,如不愿单独出门、不愿到人多的场所、不愿乘车旅行等,或出门时要他人陪同(此时并有广场恐惧症)。惊恐发作病人也可并有抑郁症状,有的有自杀倾向,需注意防范。
5 `" w. k8 [" B2 Z$ g2 O6 ^(6)惊恐发作作为继发症状(惊恐发作综合征),可见于多种不同的精神障碍,如恐惧症、抑郁症等,并且需要与某些躯体疾病,如癫痫、心脏病发作等鉴别。
: N0 ]# I3 i" ]" l2.广泛性焦虑的临床表现( n  |; F7 h  h* y5 k. l
(1)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和紧张不安(自由浮动性焦虑),或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过分担心或烦恼(过分担心的期待)为特征。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和运动性不安,病人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起病缓慢常无明显诱因。
# J, n4 T! G, M/ V! S(2)病人常处于心烦意乱,怕有祸事降临的恐慌预感之中。: J( m1 g. f" o+ f4 Q9 W
(3)常伴有植物神经症状,如心慌、心跳加速、胸闷、气急、头晕、多汗、面部潮红或苍白、口干、吞咽梗阻感、胃部不适、恶心、腹痛、腹胀、腹泻、尿频等植物性焦虑。有的病人表现为易惊吓,对外界刺激易出现惊跳反应,注意集中困难,难以入睡、容易惊醒、易激惹等过分警觉表现。有的可出现阳痿、早泄、月经紊乱和性欲缺乏等性功能障碍。
  k) V9 t# @6 ^  k3 E. G+ ~(4)运动性不安:表现搓手顿足、紧张不安、来回走动、不能静坐,称焦虑的运动性表现。- n9 R6 @3 s; o) B0 D, D: G' z
3.病程与预后
6 u" |" @2 |0 a( g2 {) Q1 t广泛性焦虑症起病缓慢,常无明显的诱因,病程可迁延数年。惊恐发作多起病突然,但并非由重大事件刺激而引起发病,病程呈间歇发作,发作间期精神状态正常。对焦虑症病人追踪统计,有1/3的病人病程在半年到2年,2/3的病人在2年以上,41%~59%的病人痊愈或好转,少数病人预后欠佳;女性、年轻、病程短而病前性格良好者预后较好,反之预后不良。病史中有晕厥、激动、人格解体等癔症性格倾向,且有轻生念头者预后欠佳。需注意的是焦虑症病人的自杀死亡率近似抑郁症。
# g) Z# z, E5 Q/ N( {! B三、CCMD-3的相关讨论' v6 J0 W1 L. s) z. ]! N
CCMD-3所指的惊恐障碍以惊恐发作为主要症状,是焦虑症的亚型。各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的惊恐发作症状,确切地应称作惊恐发作综合征。可能出现惊恐发作的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主要有:其他神经症,如恐惧症、OCD;重性精神病,如分裂症、抑郁症;躯体疾病,如二尖瓣脱垂、低血糖、嗜铬细胞瘤、甲状腺功能亢进、急性心肌梗塞等,在惊恐发作时应作有关检查,如超声心动图、B超、心电图、血糖、尿或血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测定、甲状腺功能试验,以资鉴别;药物所致,如咖啡因、苯丙胺等;撤药反应,如巴比妥酸盐戒断反应,服药史有助于诊断。
. V$ G/ e5 A- h3 R/ M. d) t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基本特征为泛化和持续的焦虑,并非局限于任何特定的外部环境。常见的症状为总是感到神经紧张、发抖、肌肉紧张、出汗、头重脚轻、心悸、头晕、上腹不适。病人常诉述自己或亲人很快会得病或灾难临头。女性多见,并常与应激有关。病程不定,但趋于波动并成为慢性。诊断需注意符合病程标准。CCMD-3规定,一次发作中病人必须在至少数周(通常为数月)内的大多数时间存在焦虑的原发症状。
+ ?& v2 ^6 v, G  u+ ?6 L关于混合性焦虑和抑郁障碍,应注意Burker(1990)将合病这一概念概括为在某一段时间内同一病人患两种以上疾病的现象。但在临床研究中许多学者把症状的重叠或综合征的重叠也当作合病。例如早在1934年,Lewis就提出过焦虑和抑郁两组症状之间的连续性,认为焦虑症状从整体上或部分上是抑郁的一部分。而后来的一系列研究表明,抑郁与焦虑应清楚地区分开来。目前,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被分为两类独立的精神障碍。尽管如此,两组症状之间的连续性问题从未被遗忘,因为临床上确实存在着相当多的中间病人,这些病人同时或先后患有符合诊断标准的抑郁障碍与焦虑障碍,或者有尚未达到诊断标准的阈下症状或阈下综合征,有人也将其称为合病(comorbidity)。由于对于合病概念的不同理解,导致了许多研究结果不一致。同样,焦虑和抑郁合病的研究也是如此。9 c( q, m& g9 N, W* p5 x' j, v
在神经症的症状中,混合情况很常见(最常见的形式是抑郁和焦虑并存),尤其是在基层保健机构诊治的不太严重的病人中常见。ICD-10指出:尽管应尽力确定究竟什么是占优势的综合征,但有时依然对某些混合性的抑郁和焦虑很难作出决定,故ICD-10为这些混合性情况提供了一个类别,即混合性焦虑和抑郁障碍[F41.2]。但ICD-10进一步指出:如果同时存在焦虑和抑郁症状,只是两组症状均不足以符合焦虑症或抑郁症的相应诊断时,才采用这一混合性类别。我们认为,若是严重的焦虑伴以程度较轻的抑郁,则不应诊断本类别。若抑郁和焦虑综合征均存在,应优先考虑抑郁的相关诊断。
6 L1 z; N# b7 a4 Y同时应指出,ICD-10规定F41.3其他混合性焦虑障碍适用于符合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同时有某些其他障碍的突出症状,但又不完全符合其诊断标准的情况。最常见的有强迫性障碍、解离性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疑病性障碍等。CCMD-3与此不同,规定这时仍应诊断焦虑症,因为后者不是主导的临床相,如果病情转化同时符合焦虑症和上述障碍的诊断标准时,应优先考虑OCD、癔症、躯体形式障碍、疑病症等的诊断。. H9 H, }5 f5 x& \
四、治疗8 {% z8 }. Q' H% [, o- l, w- p/ j, J
1.惊恐障碍的治疗原则8 q( ]) R8 V$ C4 N/ t/ F, r
药物对惊恐障碍效果明显,应在药物控制惊恐发作和焦虑的基础上适当配合心理治疗。
! |$ V. W" W6 P7 ]# O/ F(1)药物治疗,对发作不频繁以及发作有限的病人,短期使用抗焦虑药物治疗会有所帮助。: c: w" l2 |2 T
常用的有BZ药物、β受体阻滞剂、TCA和MAOI。例如阿普唑仑有较好的抗惊恐作用,且对轻、中度抑郁有效。对伴发严重焦虑者,可选用氯硝安定针剂。由于惊恐障碍是一种发作性障碍,治疗必须在症状控制3~4个月后中止,但如此长时间治疗又会影响药物的撤除,因为迅速撤药会引起反跳性焦虑。在抗抑郁药中,丙咪嗪的抗惊恐效果较为满意,SSRI也能有效取代BZ。β受体阻滞剂也可应用,如心得安。如果发作频繁而严重,抑郁明显,直接应用TCA或SSRI。在TCA疗效不佳时可选用MAOI。
& m; X' q1 [, U/ ]$ [# V3 d6 D(2)心理治疗。支持心理治疗、放松疗法、行为疗法等均可配合药物治疗。) G8 d1 w* G* S) G) ]+ }
(3)避免不必要的检查或药物及非精神科会诊。) s0 z! q4 Z2 P$ z: F# d$ {, e
2.惊恐障碍的治疗
& D* s! y' u0 q* C3 L(1)药物治疗:
' W0 l, H& [4 Q+ E2 t6 N4 r( _" x①BZ:某些BZ对焦虑症的短期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该类药物的特点为起效快,但长期服用会导致一定的依赖性,这就给需长期服药的病人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目前临床上使用该类药物治疗慢性惊恐发作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主要原因是停药时由其引起的撤药症状极易被误认为惊恐发作。另外,停药易引起复发,尽管非常缓慢地减少药量,复发率仍在50%以上。因此,建议合并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减少停药引起的复发。+ ~4 ?. L% ]# w2 c6 }0 B0 A
②TCA:由于其起效慢,在治疗初期具有某些兴奋作用以及较多的副作用,故影响了该类药物的应用。+ G7 Q& J$ \* N, t) }: q1 p
③SSRl:疗效肯定,副反应较少而轻,尤其是没有抗胆碱能的副作用。但长期用药,病人会出现撤药综合征,应注意逐步撤药。
9 \3 H3 J+ T; X6 }( o4 H5 i# f④抗癫痫药:丙戊酸钠能有效地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焦虑障碍及酒依赖戒断状态,对惊恐发作也有效。有的病人可出现过度镇静、恶心、眩晕、口干、体重增加等副反应,但病人能耐受,一般2~3周后可消失。丙戊酸钠耐受性较好,副作用少,而且长期用药不会成瘾,也无撤药反应。1 }  W& Y  ~5 a9 `# k. A0 T
⑤β受体阻滞剂:心血管症状和焦虑密切相关,病人的肾上腺素水平升高揭示自主神经系统被激活。有人报告β受体阻滞剂对心脏症状和惊恐障碍有效,但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 h+ ~: j$ f; F$ p/ W/ U+ v# q6 X⑥惊恐发作的即刻处理:立即肌注或舌下含化氯羟安定(罗拉西泮)2~4mg,该药作用迅速。也可以用安定10mg静脉缓慢注射(安定肌注吸收不好)。如果病人出现过度换气,可用纸袋罩住病人的口和鼻,让病人吸入较多的二氧化碳,以减轻惊恐发作时过度换气引起的碱血症。
1 O5 q3 Z. f; H; W) `! p(2)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放松疗法、行为疗法等均可配合药物治疗。
: K$ k, B9 T% h! J5 N8 }①认知—行为疗法,直接纠正病人不恰当的想法和行为,包括纠正这些症状的出现、持续或恶化。主要目标在于减少与惊恐发作有关的内外恐惧和回避,最具代表性的是通过认知调整和逐个症状暴露相结合,但需要时间,病人必须积极参与。认知—行为疗法适当结合BZ,既可以增加病人的依从性,又可使药物有效减少惊恐发作。. T# B! D9 p% t0 z0 f" k! A
②跑步疗法,是指导病人作循序渐进的规律性跑步。一般而言,跑步治疗较药物治疗起效慢,退出者较多。尤其应注意,在最初4周要使病人开始有规律的跑步相当困难,只能在亲属陪伴下进行锻炼,随着锻炼计划的实施,大多数病人能坚持下来,并取得满意疗效。跑步活动能赋予病人一种自主感,这是药物治疗不能做到的。跑步治疗既可帮助病人养成更为乐观的对待躯体健康的观点,也可使病人的注意力从抑郁或焦虑的思绪中分散出来。这在治疗惊恐障碍方面,可能对不愿服药的病人有特别的价值,而且惊恐发作病人大多是青年人,不存在耗氧性锻炼或其他形式体育运动的禁忌证。至于坚持有规律的体育运动是否能使那些易感个体的复发风险性减低,还有待研究。8 Q; [8 {7 |  @. f2 L
(3)综合性治疗:
4 _0 d' a  W4 T' ]2 k( G提倡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联合应用治疗惊恐障碍。药物主要针对惊恐发作,而行为疗法则侧重于回避性恐惧。通过调整病人的认知结构和系统脱敏引起病人认知改变,并可帮助病人减轻对药物的依赖,逐渐减少药物用量或停药。在治疗前需制定一个周密的计划,以获得有效的治疗效果。/ C8 Q9 S. I2 s; {
3.广泛性焦虑的治疗原则
! J: e3 {0 M& c+ E$ z  U(1)药物治疗不是首选治疗手段,如果咨询后仍持续存在明显的焦虑症状,可用药物治疗。BZ和抗抑郁药对减轻广泛性焦虑障碍症状均有效。BZ的使用最普遍,许多病人可持续使用(如阿普唑仑或安定),但应注意某些副反应(如精神运动性损害和过度镇静等)及滥用的可能性。BZ与其他镇静剂(如酒精)合用可致严重意外事故或跌倒。因BZ对老年人的认知损害较重,故老人不宜长期使用。丁螺环酮已用于临床,老年人用低剂量能很好耐受,主要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晕、恶心和坐立不安,但没有镇静和呼吸抑制作用,也无精神运动性损害或认知损害,与其他镇静剂不发生协同作用。由于丁螺环酮不是一种潜在滥用药物,故尤适用于酒精或镇静药依赖病人。SSRI类也可应用。β受体阻滞剂有利于控制病人躯体症状,对心动过速、震颤、多汗等有一定效果。/ L$ x' L5 h# n
(2)心理治疗,如支持性心理治疗、放松疗法、行为疗法、催眠疗法等均可用(见第六章第一节和第二节)。6 S' v: A: T( S4 `
(3)其他疗法,如生物反馈疗法、音乐治疗等与药物联合应用。, P: D8 i, }) g: q# X7 `5 r2 Y
五、护理
- I( X+ ^: w. E+ }4 @第一,惊恐发作的护理程序) U; m; q/ F# B! t, K6 [) z) Y5 I
【护理评估】
( U6 g: u- n, i3 r(1)评估主观资料:惊恐发作的频繁性、严重性、持续性和伴随症状;对惊恐发作的担心、焦虑和回避的程度;注意个人史、既往史,支持系统来源、性质和数量。& `3 X3 H+ Y" y0 P6 Z
(2)评估客观资料:评估一般状况与外表、思维、情感和行为表现,评估惊恐发作时的濒死感、失控感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 }# x) X; n7 A+ }7 U5 @(3)评估相关因素:病理生理因素和情境因素,如威胁性情境、不能适应和预感环境改变;对身体的威胁(如手术、疾病等)。* V! V6 d7 g1 b$ A! ^
【护理诊断】惊恐发作。
- v4 s3 U: l# D$ J6 i& Z【护理目标】能认识惊恐发作的表现和正确运用应对方式,发作间歇期能自理生活。在心理和生理上的舒适感增加。
% f( \5 w4 q; L  H+ V, K, o. D【护理措施】! h: a# o) n% Y4 S  `- i/ e) V1 X; Y
1.安全和生活护理
' E0 R3 C" o# j5 v3 G! C(1)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外界刺激。
4 j4 k. W* n8 h3 n; e/ G3 Q* h(2)鼓励和督促病人加强生活自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参加以娱乐性游艺为主的文体活动,使病人在松弛的环境中减少惊恐发作。2 Z- l' z2 I2 v1 k+ y* R
2.心理护理
$ G) Z9 \3 h. K4 M0 A6 v(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倾听病人诉说。谈话时要语速慢、态度和蔼。提问要简明扼要,着重当前问题,并给予明确的指导。鼓励病人回忆或自述惊恐发作时的感受和应对方法,与病人讨论处理惊恐发作和相关恶劣情绪的方法。
3 I; G, F# i+ G$ D: A% ?(2)反复强调病人的能力和优点,不注重缺点和功能障碍。鼓励其敢于面对惊恐发作,并应用正确的应对方式。提供可能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并鼓励和督促其实施。当病人应对惊恐发作初步获效时,应及时表扬。
6 A% ]/ v  J5 F% ]3.特殊护理2 S9 h& j# d, c. T' D' ?
(1)病人在惊恐发作时,护士必须镇静、稳重,马上让病人脱离应激源或改换环境,有条不紊地进行治疗和护理。明确向病人表示,发作不会危及生命,疾病一定能治愈。
7 C2 |* V8 e  U7 G1 `, b* j# \6 H+ C3 V(2)对惊恐发作急性期的病人,要陪伴在病人身旁,态度和蔼,耐心倾听和安抚,对其表示理解和同情,并可给予适当的按摩和安慰。对病人当前的应对机制表示认同、理解和支持。允许自我发泄。0 A# J1 _- q7 v2 w. j
(3)与惊恐发作相关的焦虑反应有时可表现为挑衅和敌意,需适当限制,并对可能的后果有预见性。惊恐发作时,应将病人和家属分开或隔离,以免互相影响和传播。并防止将医护人员的焦虑传给病人。
6 e: k8 W2 q5 `; F* K- n(4)有的病人坐立不安,不愿独处,又不愿到人多的地方。应尊重病人,允许保留自己的个人空间和隐私,必要时需有专人陪护。( M9 ?6 |* K1 ^+ Y4 [( @8 N
(5)遵医嘱给相应治疗药物,如抗焦虑药、抗抑郁药等。
' ?$ ]# _, ?6 ?+ o5 `(6)在间歇期教会病人放松技术,参加反馈治疗,使其相信有治愈希望,并与医生合作做好行为治疗,争取病友、家庭和社会支持。( v7 R3 X& H4 Y* ^! X5 x
(7)惊恐发作常常与广泛性焦虑并存,参见广泛性焦虑的有关护理。0 G  H$ G5 U! I5 u/ K3 X
4.健康教育( _4 Z+ V+ w$ o* h, `6 @
使病人对自己的惊恐发作有正确的认识,减少病人或家属因模糊观念而焦虑、抑郁。帮助病人了解疾病知识,以免担心疾病会演变成精神病,鼓励家属配合治疗护理。6 G& S& ?0 i. n+ Q
第二,广泛性焦虑的护理程序
记住别人的存在;网上网下行为一致;
密西沙加中文黄页

552

主题

667

帖子

1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49
获赠鲜花
11 朵
个人财富
5930 金币
注册时间
2011-1-1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回复 1# 杠头儿
& Z8 _, x9 B! k& y
' r/ N' O' |/ K% s, c$ x
' n. V# ~6 J7 b! W& ~. _8 N    1 ?* g( z/ J+ }4 z2 v6 K
【护理评估】
. J5 f% u+ o+ W, c1.评估主观资料
  J0 u5 e  C0 Z1 S- h; ?( L(1)焦虑的程度不同会表现不同症状,评估焦虑的严重程度,以便区别对待,如对并不存在的自身安全或健康问题的过分关注,对角色功能下降的过分关注。
' M% o! D+ T7 h7 f(2)评估焦虑的常见相关症状,如睡眠障碍、内感性不适的程度,找出并尽量避免诱因。; x; }1 c( z9 M" m& O
(3)注意个人史、既往史,以及支持系统来源、性质和数量。2 T& y$ }8 r2 r# S  v- Z7 q
2.评估客观资料
$ T! _/ [0 N+ _, I( {一般状况与外表、思维、情感和行为表现。( [, i. b9 Q- m: i+ [8 }
3.评估相关因素
' C+ O2 v  c) y(1)病理生理因素,如病情和症状严重性、基本需要的干扰因素、年龄因素等。
# i* X  O4 a) c7 F- Y; F(2)情境因素:威胁性情境;已经丧失和预感将要丧失重要成员;不能适应和预感环境改变;对身体的威胁,如手术、疾病等。2 g$ A; i& g# e5 _
【护理诊断】潜在或现存的自杀自伤行为、潜在或现存的冲动行为、失眠、焦虑、潜在或现存的惊恐发作。
/ z( y5 A8 z( i2 N! v( i* n0 s/ z【护理目标】/ z! ]! R% e. R; [& {" X
(1)能认识焦虑的表现和应对方式,如恰当地宣泄自己的焦虑情绪,减轻痛苦。4 G6 E* Q5 c7 J- e$ X  K: ]
(2)在心理和生理上的舒适感增加。
& g- u; ?7 _+ N! I4 Q! k% ?(3)能运用有效的应对机制控制焦虑。) Q; x9 ?9 x* \2 ~
【护理措施】
% K9 M: \: z& A/ z0 [1.安全和生活护理* l: j8 D$ Z5 w4 Z9 `+ k
(1)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外界刺激。加强对焦虑症病人的安全护理。
* _- a5 z1 c( f2 L$ I(2)鼓励参加较简单、容易完成、喜欢并可以自控的活动。减少白天卧床时间,增加活动内容,如鼓励焦虑症病人参加适当的集体活动,转移其注意力,减少对焦虑因素的过分关注。尊重焦虑症病人,允许保留自己的私人空间和尊重其隐私。9 k" q$ a0 f# C
(3)对失眠的焦虑症病人按有关护理程序给予适当处理。
5 h! l& O) m& H1 `- Y9 b: K) V2.心理护理
# f2 n; c# b9 E(1)鼓励焦虑症病人回忆或自己描述焦虑时的感觉,接纳焦虑症病人的焦虑感受,与病人讨论处理焦虑的方式,争取病友、家庭和社会支持。
) I  `* }  e1 A$ A(2)与焦虑病人谈话,要语速慢,态度和蔼,提问要简明、扼要,着重当前问题,并给予简洁明确的指导。如对焦虑症病人解释其不适的原因来自于焦虑情绪,并配合适当的检查,证明其躯体健康,解除疑虑。) e# K2 B: r' H% P1 N
(3)表示对焦虑症病人的理解和同情,对焦虑症病人当前的应对机制表示认同、理解和支持。不要与焦虑症病人采取的防卫行为进行辩论,但不轻易迁就。需鼓励焦虑症病人按可控制和可接受的方式表达焦虑、激动和愤怒,如允许自我发泄(例如来回踱步、谈话、哭泣等)。0 P8 x' S1 _% H
(4)在焦虑症病人因躯体不适而痛苦时,酌情陪伴并帮助焦虑症病人减轻或解除不适。教会病人放松技术,使其与医生合作进行反馈治疗,并明确表示有希望治愈。2 c7 z% r+ A0 L9 Z2 F
(5)焦虑症病人主诉躯体不适要注意倾听,避免过分提供照顾,要及时发现躯体症状先兆,酌情提供安慰。2 e* q; i/ m- s0 D  ?7 X/ M" B: x
3.特殊护理3 d' b8 V- S$ p. c( f5 `" z
(1)有时焦虑、惊恐发作的焦虑症病人可出现自杀、自伤、不合作、冲动行为等,必须适当限制,加强巡视,掌握其发生规律,并预见到可能发生的后果。对有明显危险的焦虑症病人应严加防范,其活动应控制在工作人员视线范围内,并认真交接班。对医嘱严防的焦虑症病人必要时设专人护理,禁止单独活动与外出,禁止在危险场所逗留,外出时应严格执行陪伴制度。
$ P* n/ ^7 ?1 |; w0 ?" u4 t3 A8 {(2)一旦发生自杀、自伤或受伤等意外,应立即隔离焦虑症病人,与医生合作实施有效抢救措施。对自杀、自伤后的焦虑症病人,要做好自杀、自伤后心理护理,了解其心理变化,以便进一步制订针对性防范措施。
7 c9 o, Z4 s5 H' ?# j(3)焦虑发作时一定要陪伴在病人身旁,增加病人的安全感。6 ]9 o% [. L/ U, d6 O) s% B: x
(4)焦虑可传播,应限制与其他焦虑病人接触,并防止将医护人员的焦虑传给病人。
9 c0 n( d3 P5 ~* i9 Q/ p(5)遵医嘱给抗焦虑药,让病人明白药物的作用,注意观察药物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 X# b% ]2 M: O! [* P6 ?* a* e& F; r
4.健康教育
: @1 ^# _6 f$ V5 Q减少焦虑症病人或家属因模糊观念而焦虑、抑郁,如帮助病人了解焦虑症疾病知识,以免病人担心焦虑症疾病会演变成精神病。指导家属配合治疗护理,并做好焦虑症病人出院后家庭治疗护理,防止焦虑症复发。
记住别人的存在;网上网下行为一致;
密西沙加中文黄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加拿大密西沙加华人网

GMT-4, 2024-9-27 14: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