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统华每周特价 信达超市每周特价 龙翔、龙胜超市(Oceans)每周特价 佳乐超市每周特价

加拿大密西沙加华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77|回复: 1

(ZZ)张幼仪──遗弃使她成长

[复制链接]

62

主题

117

帖子

0

精华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91
获赠鲜花
1 朵
个人财富
834 金币
注册时间
2011-2-5
发表于 2011-2-6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北美华人新生活

保帮家电维修李师傅



心理热线



新客户展示位
更多广告请点击
中文黄页


有您的支持
我们会做得更好
徐志摩的元配夫人张幼仪说,徐志摩第一次见到她的照片时,把嘴角往下一撇,用充满鄙夷的口吻说:“乡下土包子!”自她嫁入徐家,徐志摩从没有正眼看过她。
7 b7 x$ f* D8 n  a# {) {% H: S
张幼仪出生在上海宝山的一个大户人家,徐志摩嫌她乡气,应该不是从出身、地位等现实条件来说的,而是一个受西方教育和现代思潮影响的年轻人,对没有见识、没有自我的传统女性的难以认同。2 A9 n/ h$ l) f& e
名门望族之女
  k0 _! y' H) N; b# y3 h
% K" O! H- @$ y  B5 z张幼仪生于1900年,比徐志摩小4岁。她的二哥张君劢,是中国现代史上颇有影响的政治家和哲学家,民社党创立者;四哥张嘉趝,曾任中国银行总裁是“政学系”重要人物。9 c' ^% I- u  H$ y- `- ~
& u0 `7 z! j4 a: z% |
张幼仪14岁时,张嘉趝奉命视察杭州一中,看到了徐志摩的考卷,颇为赞赏,主动向徐家求亲,以二妹相许。徐家当时已是江南富商,家中开办有电灯厂、蚕丝厂、布厂、徐裕丰酱园、裕通钱庄等,和拥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地位的张家联姻,对徐志摩父亲来说,是求之不得,他一口答应,并送了聘礼。
0 o& \1 G, V# G+ q, a2 d“思想的裹脚布”/ @4 M) F. y# o& M1 E. N& P/ i1 b5 U

6 T) x4 r( G' R6 ?( d0 o张幼仪3岁那年,母亲曾经尝试给她缠足,但是,她的二哥张君劢最终阻止了母亲:“别折腾她了,她这样太疼了。”张幼仪成了张家第一个天足的女人。- N. }% U. H; d! v# a$ C

4 H- r' b/ y1 }9 w, X7 F但是,“对于我丈夫来说,我两只脚可以说是缠过的,因为他认为我思想守旧,又没有读过什么书。”
3 |/ c2 X# k  f! @7 i/ G7 E' i. I6 U0 ^0 E( J
出嫁前,张幼仪的母亲告诫她,在婆家只能说“是”,不能说“不”。时人评价她:“其人线条甚美,雅爱淡妆,沉默寡言,举止端庄,秀外慧中。”/ l$ W- y0 p2 B( B8 B: r' \$ `
但徐志摩并不喜欢她,婚后,他们之间没有什么话说,张幼仪个性沉默坚毅,比较顶真,帮助公公理财,甚为得力,但这些老人眼中的优点,在活泼飘逸、热情奔放的诗人眼里,就是呆板无趣、僵硬乏味。
" R/ F# a) ~8 b# p* ^7 R
4 `4 x: g! f/ b" |. a婚后徐志摩在妻兄张君劢的引荐下,拜梁启超为师。婚后4年,两人在一起的日子只有4个月。张幼仪足不出户,总是长时间跟着婆婆坐在院子里缝缝补补。婚后她也曾写信给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希望能完成中断的学业,但料理家务、养育孩子、照顾公婆这些事情,使得读书的愿望成为泡影,一直到晚年,她都为没能到“像丈夫所爱的女人读的那种一流学校上学”而耿耿于怀。
5 ?' h* _- s  B8 x, T7 J  @! [1920年,张幼仪出国与丈夫团聚,先到马赛再到伦敦。到达马赛港时,“我斜倚着船舷,不耐烦地等着上岸,然后看到徐志摩站在东张西望的人群里,就在这时候,我的心凉了一大截……他是那堆接船的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儿来的表情的人。”据说张幼仪出国与徐志摩相聚,是公公婆婆安排的,为的是让徐志摩知道要对家负起责任。+ H2 @# Z5 u1 C4 Y
见面后,徐志摩第一件事便是带她去买新衣服和皮鞋,因为他认为她从国内穿来的经过精挑细选的中式服装太土了,会让他在朋友面前丢脸。就这样,心存无限希冀满心欢喜的她,便被他无声的行为深深刺伤。# V$ T& V7 B' u* U/ _+ @! z2 g: k( X* c
9 n7 M' O& C, a7 c
随后两人拍了唯一的合影,给徐志摩父母寄去。到英国沙士顿安顿下来,他们的关系并无改善,张幼仪有了身孕,徐志摩要求她打胎,并提出离婚。
8 m9 w) j9 x! z) d0 `张幼仪愕然,不知所措,“我听说因为有人打胎死掉的。”她说。
7 s( [$ L0 w9 q7 G2 B5 V# |: f
0 G' a6 S+ a; l# X“还有人因为火车事故死掉的呢,难道人家就不坐火车了吗?”他回答。
! y% W6 P' M" ]9 i( ^" j1 s& v% P6 v+ a! ~6 r5 A) _1 y* X* I3 _
此时,徐志摩正疯狂追求林徽因。这使他忘记了一切,忘记了在家中为他操劳的张幼仪。; a5 `6 l. x2 Q1 A+ d  r  |
" s* g+ |3 C; r0 Z2 M+ D+ ?. S
在张幼仪的眼光里,离婚就是被“休”,她坚决不同意,认为自己没有犯“七出”的任何一条。两人可能发生过争吵,徐志摩一走了之,不知去向。一筹莫展的张幼仪只能哭着写信向在巴黎的二哥张君劢求救。她撑着沉重的身子一个人从英国到巴黎,她不识洋文,只认识Paris,因此,一路寻找这个她唯一认识的字眼。在巴黎呆了一阵子后,她随二哥、七弟到了德国。  M1 I( z6 T  N* W' t' v7 X
1922年在柏林,张幼仪生下了次子彼得,当她从医院回家后,一直杳无音信的徐志摩露面了,来找她签离婚协议———其时林徽因已经回国,他急着回国追求她。5 ~% J/ q$ N' I9 R! }* L
; D8 v7 G4 ?" R" p
林徽因晓得,和徐志摩一起,会给张幼仪带来伤害,毕竟徐志摩是有妇之夫。与此同时,梁启超想撮合他的儿子梁思成和林徽因。再三权衡之后,林徽因最终选择了梁思成,并结为夫妇。
5 o+ Q; i( C- @" R% o: j张幼仪签了字,这是中国历史上依据《民法》的第一桩西式文明离婚案。 没有吵闹,没有纠缠。 张幼仪是明智的。在徐志摩对她没有了爱情的时候,她选择了平静地离开。2 F1 _5 R, y/ {
签好离婚协议后,徐志摩跟着她去医院看了小彼得,“把脸贴在窗玻璃上,看得神魂颠倒”,“他始终没问我要怎么养他,他要怎么活下去。”
& T( [# x5 N7 o无论是徐志摩还是张幼仪,在海外求学,一直都是靠徐志摩父亲的汇款。徐志摩和张幼仪协议离婚后,徐家仍视张幼仪为自家人,徐父每月都给张幼仪寄200美金。战后德国,马克贬值,一美元就能买很多食品,200美元能过上不错的日子。& ^8 J# v: A7 S& w7 X& X( T- k) l7 o

, Y: t; r' l9 C张幼仪雇了保姆,自己学习德文,并进入裴斯塔洛齐学院,专攻幼儿教育。1925年,彼得3岁时,死于腹膜炎。
; S* Y  ]. B& M; \0 T! V徐志摩在彼得死后一周,抵达柏林,这是他们离婚后第一次见面,当时,徐已经开始热烈追求陆小曼。徐志摩神采奕奕,而丧子后的幼仪瘦小憔悴,她赢得了徐志摩的尊敬。他在写给陆小曼的信中,说:“C(张幼仪)是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她现在真是‘什么都不怕’。”& b( Q% {6 W& ^6 h8 \! G* q3 C

7 \8 R; }6 q6 }4 b4 p6 \在德国期间,也曾有男子追求张幼仪,她回答:“我还不想结婚。”———终其一生,张幼仪都是一个背负沉重包袱的女人———“四哥写信告诉我,为了留住张家的颜面,我在未来五年里,都不能教别人看见我和某个男人同进同出,要不别人会以为徐志摩和我离婚是因为我不守妇道。”) b- Z* a: u0 Z  @' v! `2 W4 G$ u5 x" J
到了晚年,她仍然教育出生在美国的侄孙女:“中国家庭之间的关系很重要……你来跟我说晚安的时候,偶尔会在我允许你离开之前,先掉头走掉,这样子很糟糕……”
( u% a. @, `  `2 A  T! Y/ U9 m2 K& l# A- y0 v1 _) y
很会做人、很会赚钱
- a3 J) E4 s0 v- K5 Q; U6 [, \: {% b$ Y: m
1926年,张幼仪回国。徐家二老将她收为干女儿,徐申如将家产分成三份,儿子和陆小曼一份,孙子和张幼仪一份,老两口一份。
& I' C" s& {# E- Z, ^, D6 f陆小曼在徐家二老面前,公开和徐志摩发嗲,要徐志摩吃她剩下的饭、抱她上楼等,这让徐志摩父母深为反感。相比之下,张幼仪是特别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在二老要求跟她与孙子同住时,她建议他们先回老家,在老家住过一段后,再到孙子这里来,避免使徐志摩陆小曼尴尬。徐陆举行婚礼,曾给她发请柬,但她没有去。他们三人后来在胡适家见过一面,陆小曼和徐志摩显得很亲昵———老年的张幼仪在口述自传中有些酸酸地说:“我不是有魅力的女人,不像别的女人那样,我做人严肃,因为我是苦过来的。”
7 x- j, ?# B+ o2 z# i在东吴大学做了一阵子德文教师后,1927年她开始担任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云裳时装公司总经理。
  L& t( @7 f8 L0 x
$ e1 l+ i2 l6 [0 V7 [- [9 `每天上午9点正,她到办公室,这种分秒不差的习惯是从德国学来的。下午5点,会有个教师到公司来,给她补习一个小时的国文。6点钟她再到云裳时装公司,打理财务。% N7 v! b9 K8 X( e; S( I
8 |. S  S1 D, F  |$ X+ u
张幼仪似乎很有经商的头脑,她在股市里赚了不少钱,在自己的住房旁边给公婆盖了幢房子,战争期间,她囤积军服染料,价格翻了100倍才出手。3 K5 i+ w1 M$ X" N; w
有种说法,她和徐志摩离婚后,通信不断,感情反而比结婚时好,并且不时接济徐志摩,《人间四月天》里,也表现徐志摩对她似乎还含情脉脉———这有一些想当然的成分。
. Q4 {0 E  r4 W
1 s3 f" i$ H, \$ j; k& _1 O9 j徐和她的通信,基本上是事务性的。如果说徐从她那里拿钱,也不能说是张幼仪在接济徐志摩,因为云裳时装公司是张幼仪八弟和几个朋友一起开的,徐志摩也是股东之一。而且,徐父后来几乎将产业全部交给张幼仪打理,张幼仪即便给徐志摩钱,也只能说是做徐父和徐志摩之间的经手人罢了。
5 C1 b8 i' v( Y' W/ P. _张幼仪承认,和徐志摩的离婚,使得她脱胎换骨,找到了自我:“在去德国之前,我什么都怕,在德国之后,我无所畏惧。”) `) f2 w8 t' D1 j/ E
8 F/ X/ _' X/ E  f' B
1947年,张幼仪到北平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其时林徽因病危,托朋友传话说想见她。她带着儿子和孙子去医院看了林徽因,那是她们唯一的一次见面,双方都没有说话。张说:“我不晓得她想看什么,也许是看我人长得丑又不会笑。”
2 k/ {. m# Z4 u) E% b1953年,张幼仪在香港与邻居、中医苏纪之结婚。婚前,她写信到美国征求儿子意见:“因为我是个寡妇,理应听我儿子的话。”! W) M8 r% {) ^9 r

/ ]" `  m, t- N' I儿子的回信情真意切:“母孀居守节,逾三十年,生我抚我,鞠我育我……综母生平,殊少欢愉,母职已尽,母心宜慰,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人,儿请父事。”阿欢在美做的是土木工程师,这封信颇得其父风韵。7 p  q9 w+ P: R3 H& W/ C
1967年,张幼仪67岁的时候,曾和苏医生一起,到英国康桥、德国柏林故地重游。她站在当年和徐志摩居住过的小屋外,没办法相信自己曾那么年轻过。
  \8 K! h7 |! r+ ^  T/ D. S$ S( l
5 I, w# {6 E1 w. t* n/ w- I& K第二任丈夫过世后,张幼仪到纽约居住,1988年去世,是诗人情感生活中,活得最长的人。
. c/ \" V5 b7 B/ X
2 K  B' m! m, K  q8 M7 V. [走不到一起
  T9 M- B1 {9 p) @/ |6 c3 f- E, |/ U) Z* T
1996年张幼仪的侄孙女张邦梅在美国出版了张幼仪的口述自传《小脚与西服》。这本书畅销一时,时正值台湾女权运动的高潮,张幼仪被演绎为女性解放的典范,她的自立、自强,从不幸中寻找自我的经历,让很多当代女性感到扬眉吐气。6 J' \! h0 M2 N# a; o
现代文学史专家陈子善先生认为:“这本书展示了一个女性成长的过程,将她从传统到现代之间的困惑、选择的过程展示得比较清楚,有一定的价值。”
: G, r& G& j/ m9 h9 Z* d5 a% p0 }* q3 u' p" v/ W7 K/ C3 t* `
“但是,书中情绪化的因素很多,总的感觉,张幼仪在抱怨,对林徽因、陆小曼基本上持否定的态度。”# `$ c. f# _1 S1 f6 V' c& Q' L# A
/ [+ q- t2 A& l' x, }1 y
陈子善先生认为,没有张幼仪晚年的自述,《人间四月天》很可能拍不成,但正因为这样,电视剧太多根据张幼仪的一家之言,势必导致过多的同情、过多的美化,特别是林徽因最后的“道歉”是荒唐的,“如果没有林徽因的出现,也会有别人,只是时间早晚问题,她和徐志摩没有共同语言。”
/ f( R1 P. `" [一个精明、干练、勇敢而没有诗意的女子,和一个浪漫、天真、热情、毫无心机的诗人,走不到一起。, h1 n4 ]' ~* k# q
  z0 g: i2 y' o( O+ o7 a
“你总是问我,我爱不爱徐志摩。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作爱的话,那我大概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密西沙加中文黄页

46

主题

239

帖子

1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0
获赠鲜花
19 朵
个人财富
1039 金币
注册时间
2010-11-15
QQ
发表于 2011-2-6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谢谢,我很喜欢看。
您的网友=您的经纪
Kalen Liang 416-302-2188
kalenliang@gmail.com
密市华人协会理事
密西沙加中文黄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加拿大密西沙加华人网

GMT-4, 2024-6-30 17: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