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有个理论叫心理地图,还有人翻译成心理图式,意思是小孩有意识后,对外界有了感受和印象,在心里形成一个对外界的地图。
7 @( K- n" n) M, ~7 f; H& V& F+ Y* x2 w0 h. R) j
过去,心理学家总说这个地图要不断更新,不能太片面;这个心理地图必须更接近真实。但是,每个人的地图不可能不片面,比如50年出生的人有他们的地图,80年代出生的人也有自己的地图,农村、索马里出生的人,他们都有各自的地图。如果一个人一生都依照这个旧地图来行事,不去更新它,那这个地图就有一种狭隘性,个体也就呈现出狭隘性。比如阿富汗原教主义的小孩,他们的地图不更新,不获得一种世界性的视野,不超越民族主义的话,就像我们中国人永远有个义和团情结而不能获得一种世界性的视野,那在今天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适应性就会很不够。8 V ~9 P8 ?+ P8 V3 t
+ P' [! m. t% ]" f
康德说得好,人的内心就是一副巨大的地图,很朦胧而看不清楚,能背照亮的就是手电筒那么一点点。如何照亮它、如何更新它,就是家长给孩子什么样的图式,这就与教育直接由关。
8 q' O2 e4 g1 s) T) f9 Q7 J. P$ ?- J1 }; u
小孩已经具有什么样的图式,心理学家是可以通过量化或从孩子的行为中知道,各个背景下的小孩的心理地图就不一样。发展心理学就是要求人要不断的更新这个地图,不更新就一直停留在幼年时期,就是这个个体还没有长大,在现实中经常会对自身的行为、生活方式、观念等迷惑,这种状态几乎就是病态,如30岁的人的行为像3岁小孩就是病态。他们的一副老地图一直用,50年代的地图到了新世纪还在用,其结果必然是走到那里都要栽跟头。
+ i& q; I Y; O+ f
) `# R0 p! w8 }2 L我们的心理地图是不是符合今天的现状?从这个角度审度一下自己也是一件好事。: T2 ^/ B# Y' i4 U
o3 e2 _" O. ]一个在藏区的孩子,他的足迹可能就在以家为中心的方圆50公里,他的心理地图的方圆也就50公里,就算他们骑上最快的骏马也没有出去过着方圆50公里。母亲就是小孩的地图。而就这张旧地图他们要用一生。到了今天,显然这张图是不够用了。有些人的地图更小,如智力问题小孩被圈养在家里,永远牵着妈妈的衣服,他与妈妈的距离就只有一米。$ S) Y5 u: a& I6 l! ~+ D$ Q; g; a- ^
0 \, J" q( N; u+ Z9 t3 Q心理地图的价值在哪里?观察者、评价者获得这样的观点去评价一个人,就知道这个人的行为轨迹就是心理发展的轨迹,心理地图10平方、100平方、1000平方就不一样。一个自我成熟的人,他的成长性就能辐射很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