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
- 积分
- 347
- 获赠鲜花
- 1 朵
- 个人财富
- 1490 金币
- 注册时间
- 2010-12-18
|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攻克语言大关(上) 
$ o# E% S$ U5 f$ Z6 j( m$ B- `1 R1 `" B# S% O7 S2 R6 ?
“英文是我心中永远的痛”,移民多年的你面对老外是否还会这样郁闷、无助?
: ~6 A4 z. U& ^" J0 O
& O4 t. `1 R8 Y: j/ z5 G0 o2 d& w* p. \" A
攻克语言的关卡可以说是决定你移民生活质量的最重要的元素,因为我们来到英语国家,如果没办法听懂人家说什么,基本是寸步难行。当然了,除非你从国内带来了大笔家产,并且聘有贴身秘书帮你翻译,你可以为了弘扬中国文化坚持不学英文。但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移民来说,你张不开嘴就代表着没有机会找到专业工作,没有机会很成功惬意地在加国工作、生活。
: C! ~' e' B1 n* Y/ q& u5 u4 r- y' S我最初来到加拿大的时候,租过一对福建夫妻的房子。他们的房子当时在我眼里简直是Dream House,我非常羡慕地向女主人请教,如何才能积累出这样的财富,买得起那么漂亮的房子。 她伸出手臂给我看上面缠绕的厚厚的绷带,我正纳闷,她解释说,“这就是我们没有知识没有文化面对的生活,我开了一个粽子厂,每天送蒸好的粽子给各中国超市和酒店。每天无数次提起超重的蒸锅,十几年下来这剧痛的手臂就是见证。我老公有一个装修队,他领着三五个人每天干着粗活累活。你看,虽然我们能住这样的大房子,我们这十几年了还是一句英文都不会说。” 3 A; z2 w' C' }' x( \" Y; E6 d
4 \8 i# r: q: N1 P! \ `
" q5 {! f* D, r我被这平实的话语震惊了,忙问“那你们需要看些文件或办点事不得不用英文时怎么办呢?”女房东叹气道,“全凭我们十岁的女儿”。 , N% @ f% W7 l0 s, \
他们是我移民登录后见到的第一对完全不懂英文的夫妻,我虽然很佩服他们的吃苦耐劳精神,但也不解他们为什么不学些英文,解决生活的许多不便呢?后来才发现来加十几年还是英语盲的人真的是比比皆是,身边最近的人就是我慵懒的先生。可能是加拿大多伦多有巨大的华人社区和就业市场的缘故吧,原本英文基础不好的人往往会放弃刻苦努力的念头。
+ o% J2 I8 A* Y3 F; J我先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是需要时有我作翻译,二是他的生活圈子完全是中文环境。我也曾非常积极努力地想帮助他学习英文,但每次都会半途而废,他自己也非常苦恼没有办法学好英文。 我很清楚自己老公学习英文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缺乏明确的动力,然后便是没有坚强的毅力和刻苦的精神,再有就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另外,男士往往比女士学习语言的能力和天赋稍差,加上努力不够,其成果可想而知。
1 R7 Q6 ^! Z/ |2 K2 A6 d0 a, v7 o! ^
+ } M* S1 c2 w1 T我觉得,学习语言不成功不是智力的问题,动力是最主要的因素,有时候 “做不到”背后真正的原因,其实只是“不愿意”或“无所谓”而已。我接触的华人移民中,凡是咬牙纯粹为改进英文而努力的多半都是因为“痛到了”,够痛才知道自己实力之不足, 才会愿意从根治起。还有一些人把宝压在海外生活上,在移民前不学,指望着出国后环境逼迫下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这种压宝方法只适合于留学的孩子或者来加继续求学的移民们,因为他们来到海外求学,每天的英文学习环境下,飞速提高还是有可能的;但对于不再有机会去学校就读的大多数移民来说,这是行不通的。 & C- ~0 Q M( b' t$ P& \
* H: O: O3 t p2 J* U+ V另外,在海外留学或者念过几年书的人,绝大多数也只是把英文看作一个听得算习惯的语言,虽然可以用英文顺利沟通,但不代表他们对支撑语言背后的文化感兴趣,更不用说深入了解。华人普遍缺乏时事议题及英美文化背景下建立的英文实力,这对于三四十岁才移民根本没有这边的教育背景的人群来说,更加难上加难了。
0 j5 V. ]8 s5 s6 w: H( R4 w8 D3 r. s2 k5 H3 E0 E
许多人会把ESL、LINC班作为起点,对于自学能力比较薄弱或者基础比较差的人,我觉得去专门的英语学习班是好办法。否则,就要自己给自己创造语言环境。其实,我们周围到处都是学英语的地方:图书馆、超市、电视、收音机、教堂等等,有很多资源可以利用。如果足不出户,电脑、IT产品、各种电子书籍词典都是我们学习英语的好工具、好资源。
) i G6 r& n+ O8 }( z. a8 o2 j) a* E3 K0 ~! H8 [
" g+ I9 l# P4 l& b/ k
看来,移民本身的心态是攻克语言关的关键,不论哪个年龄层的移民,绝对不能完全指望在这儿居住或求学几年英文就一定能好,如果不付出努力和心血,北美的天上是不会掉下来英文大馅饼,你咬上一口就满嘴跑英文的啦!
0 ?, _. z% g* q8 t: a
' c; s" X& E5 L0 b. e' ~攻克语言大关(中)
0 l0 Z2 |0 `, q: k0 z: ^# `8 w j
第一代移民往往做出巨大牺牲,如同我上期讲述的那对不懂英文的夫妻房东,他们的辛劳可以有机会换取第二代、第三代的高知和融入主流的机会,而自己每天面对的是省吃俭用、打工赚钱、养家糊口。 我们都知道,这种第一代移民的艰辛与语言有着直接的关系。先不说我房东这类的非技术移民,来加后我看到过许许多多技术移民, 因为无法找到专业技术工作而打labour工或者改行的博士硕士比比皆是。 而其中绝大多数人找不到工作的根本原因是语言的障碍。从前我们在国内学的大多是哑巴英文,加上僵化的学习方式,很多人能张开口就已经很不易了。用这么烂的英文去与当地人竞争,其难度可想而知。
; ]5 R5 \1 W& G% A/ P5 C! }' j% N! }. M6 C% i
还有一些人本着先打打零工养家糊口的态度,每天辛苦地去夜校学英文,几年下来,往往自己本来的专业也都被无情地荒废了,而英文也没强到可以自信地去面试的程度,许多人或者就此接受第一代移民的残酷现实, 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或者卷铺盖回流; 而牺牲的华裔女性更是不胜枚举, 几个小孩生下来, 只有作家庭主妇的份了。 . t2 [- ~" C8 ]( h9 G# V$ o j8 V4 {
3 I1 F" C; p' c2 D( s
6 W9 S7 _. p0 P6 V$ K我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强调学习语言的重要性。而真正有效的学习不光是在课堂上的被动学习,也不是沿用我们的老一套“语法加词汇”的机械背诵,而是“听、说、读、写”的全面提高。 看到这里你可能感慨DD在讲废话了,谁不知道这听说读写呢?请别急,DD想用自身的学习为例来从新聊聊这个老生常谈“听说读写”。
% \. L5 Q6 b; ~/ V8 \; d8 @, {& N0 F5 C; I( @% K
; x' t- S: m/ {4 u- [3 I W0 e
我很喜欢听儿子拿学校的作业给我作presentation,他字正腔圆,说的非常地道。回想起儿子在幼儿园刚接触英文的时候,是憋了半年也就是听了半年才开口的,而这一开口就是地道的英文。我们这些移民学英文的顺序正好颠倒了,我们先看文章,勤快点的能动动笔写几句,而像孩子一样牙牙学语的学习方法被我们忽略了。 我还清晰地记得上大学时过四级、六级的情形。我曾刻苦地精读无数篇文章,遇到每一个生词就查字典,完全以一篇文章中出现生字的多寡做为进步的指标。现在回想起这种学习方式,虽然有利于通过国内的英文考试,其实并没有真正弄懂英文。因为间断式的阅读往往看不出作者的思考逻辑,这种 “看到生字就难受”的阅读习惯,会让你无法用心去感受文字想要传达的情感。而写作的不好是与错误的阅读习惯直接挂钩的,中国人写出来的“中式英文”就是见证。
A; C# J- B) n8 O+ W4 E- J1 \3 ` o# Y) u5 v0 c/ k9 s- d7 {) C
我上大学时六级的英文水平应该是不低了,来到加拿大才发现连人家幼儿园的小孩子的口语都不如。看来从前把“听说读写”分开学的方法是错误的,尤其是“听说”。儿子小时候不会读写,但他看卡通电视时或听童话故事时全部能够听懂,而我这个托福雅思都经历过的大人却不能完全明白儿子在笑什么。 此时,我感触自己从前学英文真的是兜了很大的一个圈子,花费的时间不少,可不能学以致用。 8 a+ Y4 t2 N! x) a. Z2 ^
/ |0 ?/ I/ N& j4 O' @, ]% B
1 t9 g, _9 j' M, ^: ~& d3 s那么,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呢?来到加拿大后,在工作中生活中我发现,英文有太多东西不是单纯词汇与文法能力强就能掌握的,而中国人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太重视技术层面,往往看不到全局。语言是会随着历史、时事、环境、音乐、娱乐及社会文化等因素,不断产生变化的。比如北京的加拿大人大山,他的中文好不光是他发音清楚词汇量大,他对中国的人文地理无一不通,加上娶来中国太太,这中文就没有不地道的道理。我这里想强调的是文化的重要性,可不是在建议你找个老外男友,当然了,如果你有本事找那你一定会突飞猛进、锦上添花,因为你会有很多机会亲密接触人家的文化,你当然也没必要费劲地看我的文章了。我这里主要是针对像我一样没有条件也要自己找条件学习的移民们,我们没有捷径,必须从蹲马步开始,而这个马步就是“听说”。 . j* Q) E, M6 r: y4 M$ x4 T' z6 [
6 H! @% J1 @3 e1 R" f9 A# U) x) j, L% U1 s6 I
如果你是第一代移民,而且不指望找白领专业技术工作,那么,克服简单听说障碍应该是够用了;如果你想要继续国内的白领工作,你一定要花费真功夫,才能攻克语言大关,才能真正体会出语言的深奥与美丽。
9 G- s, g; H: {7 A7 N% m) d攻克语言大关(下) 6 |' [! E5 i' E+ H
( q: s9 A5 ?5 U& Z) C) \# F- a( V8 t1 A( F
华人移民中语言好的很多,如果把大家学习语言的经验放在一起,一定能出版一部精彩实用的海外英文学习大全,不过能够拿出时间与大家分享学习经验的人的却寥寥无几。 在多伦多有一些成功范例,比如英语奇才Jerry,我曾听过他的讲座,他的确很有学习方法,也非常知道众多移民的需求。他是20岁左右移民通过两年的强制性自学后脱颖而出的,我感觉他成功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是他钻研出以听说为导向的有效方法,其次是他的北美文化渗透,再有就是他与生俱来的讲演天赋和血气方刚的学习热情。 1 N# _7 O; J+ [+ H/ h( F1 ^5 R
+ o: p/ Q5 R1 g3 j. d) C我个人觉得,对于我们绝大多数来加时已三、四十岁的第一代技术移民,达到Jerry地道流利英文的水平实在是Mission Impossible。不过经过努力,实现在北美顺利生活工作也并不是太难的事情,接下来DD就来聊聊这些年自己学习英文的体会。
; p+ N3 o, H |) R0 h7 z& L- W4 l. ]* M' d% g4 {, R6 l
- y( |9 _! N# C& i9 p0 i y
回想自己移民那年马上就三十岁了,当时英文读写还算凑合,但听说烂得没办法张口。我登陆多伦多后,也像其他新移民一样跑去测试英文并去LINC班全天上课,一周听下来,感觉进步不大。基本LINC的教学方法与国内的英文课程大同小异,主要是学生被动地听讲,一天下来,能够张口练习的机会不多。还有一个问题是,与自己练习的对象也都是同等水平的新移民们,对我想快速提高听力和口语的需求帮助不算显著。 9 W+ ?" V- ]' E G" C8 F- G
: N. M1 B1 y. D5 S3 E( b; {3 ~于是,在学习了一周后就我就退出了这个免费课程,打算回家自学。当时的学习设备完全没有今天这样齐全,没有苹果产品或各种电子书,电脑下载英文资料也不容易,我就狠了狠心花100加元买了一个磁带式录影机。那时电视上正在热播老友记电视连续剧《老友记》(Friends),我每晚都会准时在7点钟把半个小时的节目录下来,然后用这一盘录影带反复研读到半夜。 * k2 f$ O' c# s# g
& Y) y# ^& W1 ?5 g半个小时的节目我每天都至少花四个小时逐句跟读,坚持不用字幕,如果一句话实在没有听懂,就上网找transcripts,知道了自己为什么没有听懂,如果是单词问题,就记下这个单词到生词本;如果是人家的语音和表达方法差异,我就尽量模仿,以后往往再次出现时就不会听不懂了。
- M9 t2 y; W& K% O' {' w2 g2 G5 J4 q2 I q- b; v
四个月刻苦学习《老友记》电视连续剧的经历,使我的英文听说交流能力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加上从前就不差的阅读和写作,我知道自己已经可以去找专业工作了。我的这个学习方法其实与前面提到的Jerry的自学方法很类似,他是在20岁用两年时间达到了与当地人以假乱真的英语水平,而我是在30岁时用四个月时间达到了可以自信地去找工作的英文水平。 8 V! I$ O) H7 f+ H, I5 \
" V1 J; M1 N' w5 D" G, g
4 ^8 \( S. i: _3 S9 q) i6 A2 Q1 l
众多移民朋友们,我清楚你对自己英文的期待,你同我一样非常仰慕Jerry的成就,但你无法拿出那么多时间来使自己成为英文奇才,至少听了我的实例也能为自己打打气:从听说入手,花一段时间把自己浸泡到英文环境里,努力张开嘴模仿,不出几个月你就会攻克听说这道关卡,能够在北美自信地找工、生活。 这里我提到的攻克听说的关卡,主要是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华人的英文交流普遍存在短句子、套公式的问题,相比之下,虽然人家印巴人有更浓重的口音,但他们说得很流利,更不会去套用语法公式想下一句应该如何说,而浸泡式英语听说练习,可以使你没时间去想任何公式。你一句话脱口而出是因为你听多了熟悉了这句话,这同孩子学英文的过程完全相近。另外,在练习的过程中,你会自然而然地想去了解人家的文化、历史、风俗等等,加宽的知识会使你更有话可说、有的放矢。
% g- o! _' ^8 L
! { r# Q: y$ Y% L x在加拿大我没有选择求学这条道路,在对自己语言有信心后,我就开始了工作生涯。语言的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在这十年的工作生活中,我从未放弃对语言的学习和提高。最初的几年,我花费了大量时间考取证书,拿到几个国际认证后,我的工作就上了好几个台阶,几次工作环境的转变,自己感觉每份工作对语言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是绝好锻炼、巩固、提高的机会。去欧洲美国出差更好,每次出差,我几乎一个星期没机会说中文,也没机会吃中餐,这种环境和文化的渗透机会极佳,我会抓住这样的时机把自己与其它当地人比较,找差距,再学习。 5 p& o4 ?) G0 C* O" u: e3 h
. ]' W' S. ^% G9 M- N, u* ~4 c/ v4 O) x
, A/ Z$ Y6 W s7 s多年来DD学习英文的经验真的是相当多,但我深深的了解,语言只是一个工具,拿着这个工具做出好活才是真功夫,因此,攻克了语言的关卡对我们来说只是一个开始,要能运用这个工具说出一口漂亮话才能真正使海外工作生活游刃有余,关于如何说得漂亮的话题,我们以后再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