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是哈尔滨市出现了聚集性疫情,4月19日黑龙江卫健委的通报来看,牡丹江市新增的2例确诊病例以及3例无症状病例均互相关联,传染也发生在家庭成员和与之在医院有接触的医生护士之间。
. q$ D6 L" I/ C. \+ T医院交叉感染、家庭聚集传播,这个链条上都有了。
昨天(4月19日),黑龙江再次报告新增6例本土确诊病例,其中哈尔滨新增4例。
至此,哈尔滨同一个传播链上的感染人数已经增加至55人。包括36例确诊病例、18例无症状感染者和1例既往感染者,被感染者包括护士6名、医生1名、13岁学生1名、教师1名。
而且,这一传播链上,集齐了境外输入、家庭聚集性传播、医院交叉感染和跨省传播多种类型。
4月17日,哈尔滨包括一位副市长在内的18名公职人员被问责。
而这一传播链中暴露出来的一个又一个漏洞,也为全国疫情防控敲响了新的警钟。
“1传54”是怎么发生的?
随着境外输入疫情在近期形成一波小高峰后,国内新增确诊病例数也有所反弹。
国内新增病例数在3月上旬降至个位数,此后一个月时间内,很多天通报的都是本土零新增。但到了4月12日,新增病例升至10例,黑龙江7例、广东3例,黑龙江的7例相互关联,并涉及社区传播和医院内感染。
此后,除了4月13日和18日,国内每日新增确诊病例都不低于10例。前后几天中,哈尔滨数十个病例都彼此相关。随着确诊病例轨迹的公开,基本描摹出这样的传播路径:
3月19日,22岁的留美学生韩某回到哈尔滨,被要求实行14天的居家隔离,期间传染了楼下不相识的邻居,具体传播途径尚不明确;该邻居传染至家庭成员;其家庭成员在外出聚餐时,又传染多人;参与聚餐的的一位87岁感染者陈某成为这个链条中的“超级传播者”,其在脑卒中就医过程中,在没有特殊隔离的情况下,传染了先后就诊的两家医院多位医护人员,以及病区病友。
这次传播还出了省。4月16日,辽宁抚顺1例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证实与哈尔滨确诊病例有交集,交集点为陈某就诊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哈医大一院”)。
至4月19日,综合各地卫健委官方通报信息可知,这个传播链条共涉及55人。
△来源:南方都市报,信息更新至4月17日。4月18日新增4例确诊,1例与哈医大一院有关,3例与哈尔滨市第二医院有关。 回顾整个传染链,可以发现多个防控漏洞,一个个漏洞“环环相扣”,病毒传播就变得难以控制。
漏洞一:境外归国人员居家隔离
2月23日以来,哈尔滨市连续45天未有本土新增确诊病例,54岁的郭某明于4月9日被确诊,打破了这一纪录。
4月7日,郭某明在其女朋友王某苓的陪同下,到哈尔滨市第二医院(以下简称“市二院”)发热门诊就诊,当时他体温37.5℃并伴有咳嗽等症状,肺部CT显示纵隔内有多个淋巴结影,双肺可见多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及网格影,边界模糊,双侧胸膜肥厚,遂被收至该院隔离病房。
4月8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疾控中心分别对郭某明进行核酸检测,结果均呈阳性,血清抗体检测IgM、IgG结果均呈阴性,省疾控中心进行万孚总抗体检测,结果呈阳性,经专家诊断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被转送至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次日,郭某明被确诊。
和他有密切接触的女朋友王某苓,王的女儿曹某、曹某的男朋友李某,均于4月9日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4月10日,又发现1例确诊病例陈某,为郭某明的密切接触者。
4月11日晚,哈尔滨市召开疫情防控发布会,通报了感染溯源情况:
曹某与韩某为楼上楼下邻居,韩某于3月19日从美国抵哈,居家隔离观察。期间,双方共同居住生活在此。韩某3月31日核酸检测为阴性,抗体检测IgM、IgG均为阴性,4月3日核酸检测为阴性,遂解除居家隔离。郭某明发病确诊后,我们进行了溯源分析时发现,曹某与韩某存在感染可能,所以,我们又于4月10日和11日,再次对韩某进行了两次抗体检测,其中,IgM均为阴性,IgG均为阳性,为新冠肺炎既往感染者。(《新冠肺炎第七版诊疗方案》:IgM抗体阳性表示近期感染,IgG抗体阳性表示感染时间较长或既往感染。)经现场模拟调查分析,韩某与曹某共同生活在一个可能污染的环境,具备传染条件。
如果韩某晚一天入境,情况可能就有所不同。因为3月20日之后,哈尔滨市对所有境外和国内高风险地区入(返)哈人员一律实行集中隔离14天。事实上,国内多地在3月下旬都调整了入境人员的隔离政策,比如上海要求自3月28日零时起,对所有入境来沪人员一律实施为期14天的集中隔离健康观察。
4月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依法防控境外疫情输入举行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监察专员王斌介绍,近期新增境外输入病例有的入境当天就被发现和诊断,但主要是在入境后集中隔离观察期间发病,比例在70%以上。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曾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解释为什么不主张境外人员居家隔离:新冠肺炎潜伏后期已有传染性,如果入境人员在家庭中进行隔离,和家庭成员有生活接触,当出现症状时传播已经发生。如果集中隔离,就可以规避这种现象。
漏洞二:多人聚餐
3月29日,郭某明及女朋友王某苓与87岁的陈某及其两个儿子一同用餐。在郭某确诊之后,同桌吃饭的陈某及两个儿子先后确诊。
陈某的两个女儿没有参加这次聚餐,但也在后来被确诊。
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曾光教授认为,在这次病毒扩散中,气溶胶传播应该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他提醒大家要有危机感,继续保持戴口罩、洗手、少聚会,特别是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去,在室内活动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曾光教授同时指出,没有必要因此而慌乱,现在哈尔滨的疫情还是小规模的,而且已经发现苗头,迅速控制住是大概率事件。
漏洞三:医院未能识别出新冠患者
陈某在后来成为一个“超级传播者”,和他相关的感染者超过40人,主要原因是他因为脑卒中先后到哈尔滨市二院和哈医大一院治疗,两家医院都没有第一时间发现陈某感染新冠,后来便发生了病区患者、陪护人员以及医护人员的大面积院内感染。
根据黑龙江省卫健委通报的确诊病例轨迹,4月2日15时许,陈某在儿子的陪同下,乘私家车到市二院就诊(二人均佩戴口罩),截至6日10时,在脑卒中科住院(所在病房只收治他一人)。
“陈某入院前,我们都按照相关的规定对其进行了检查,并未发现异常,才收治入院的,根据我们的了解,陈某之前并未表现出相关症状。”在《健康时报》的报道中,市二院一位工作人员这样说。
陈某到市二院时没有发烧症状,所以也没有引起医院的重视。加上他住的是普通病房,防护等级较低,导致了6位护士被感染,其中3人确诊、3人无症状。
4月6日10时许,陈某因发热由120急救车转送至哈医大一院呼吸内科。随后的两天,陈某均在哈医大一院呼吸内科住院。4月9日,转至哈医大一院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哈尔滨市疾控中心检测咽拭子标本,结果为阳性。4月10日,经专家组会诊,陈某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当日20时许,由120急救车转至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据了解,目前陈某情况比较严重。
哈医大一院是一家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根据复旦大学的医院排行榜,该院在哈尔滨排名前三。当地一位医生向八点健闻介绍,此前国内疫情高峰时,哈医大一院也派出了一部分人到武汉援助。而在哈尔滨当地传染病医院对于重症患者医治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哈医大一院还接收了省内的重症患者。“医院都‘爆棚’了,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管理上的漏洞和疏忽。”
“陈某到哈医大一院后,去了发热门诊,但没有被隔离。也不知道他到了呼吸科病房,为什么还没有隔离。”这位医生表示疑惑。
黑龙江省卫健委二级巡视员谢云龙分析了哈尔滨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部分医院的个别医务人员防控工作不到位;对于病房内相关流动人员管控不彻底;医院内部传染病防控流程和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个别医院的领导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到位。
疫情反弹之后,防控再次升级
4月16日,黑龙江省委成立了赴哈尔滨疫情防控指导组,省委常委、副省长王永康担任组长。
17日,黑龙江省纪委监委下发通报,对哈尔滨市近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不力的18名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追责问责,其中包括:哈尔滨市副市长;市二院院长、副院长、医务科长;哈医大一院副院长、医务处处长等。
追责问责的同时,哈尔滨开始急寻4月2日至9日曾与确诊病例有过交集的人员。根据通告,陈某住院期间,在相关地点出现过的人员均考虑为密切接触者,虽然目前已经找到其中大部分,但还有少部分没有联系到。通告指出,相关人员应主动与当地疾控机构联系,进行免费核酸和血清学抗体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按相关防控措施执行。
△来源: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官网 4月18日,辽宁大连以及出现了关联病例的抚顺都在紧急寻找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而在45天没有本土新增病例、防控压力主要在境外输入关口之后,医院又重新成了防控的主要阵地。
4月16日,“黑龙江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进展”发布会上提到,哈医大一院和市二院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后,立即清空出现病例的病房,将在院患者转移至其他病房实行单人单间隔离治疗。
为了避免再次发生医院感染,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印发文件,要求所有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克服麻痹大意思想,牢固树立院感防控理念,落实预检分诊制度,确保无发热及呼吸道症状的方可进入院区;同时,严格执行住院病人分区管理要求。
根据该文件,哈尔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将对所有入院患者和陪护人员开展核酸和血清抗体检测,未经检测的不允许住院和转院。患者新入院要先实行单间收治,排除新冠肺炎风险后才能合并收治。
据了解,在相关通知的基础上,哈医大一院内部发布了具体的工作部署,要求“不能简单粗暴地不收病人”,但未排除新冠的病人不能进ICU。院领导强调了医护人员防护的重要性,提出了防护等级的升级。同时,医院要求接下来的预检分诊要过硬,疑似或有症状的在发热门诊,没症状的在缓冲区就诊。
所谓的缓冲区,即为医院内部的临时分区。在哈医大一院的住院部,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医院将病房划分为ABC三个区。病人急诊住院,来不及核酸检测的会被先安置到A区(缓冲区),经过检查没有异常的会被转移到B区(无异常患者区域),C区属于隔离区,患者一旦出现了发烧和肺部CT、血常规异常等情况,都会马上转到C区进行隔离。
病毒检测工作也在部署加强。4月18日,黑龙江省卫健委将全省可进行核酸检测样本采集及检测的医疗机构及第三方检测机构名单(动态管理)进行了公告,方便有意愿进行核酸检测的组织机构或个人前往相关医疗机构采样检测。
第一批核酸检测机构发布名单中共计193家单位,其中187家为全省可进行核酸检测样本采集或检测的医疗机构,其余6家为第三方检测机构。
市民防控意识也须加强
“普通老百姓是即便戴着口罩,他把鼻子也是露着的,那没意义。全民的防控意识还没有上升到完全标准的状态。”有医生认为,形成疫情传播还有一个重要的漏洞在于市民的防控意识薄弱。
李弘(化名)是在上海工作的哈尔滨人,一众亲戚都在哈尔滨。春节在家的一个半月,她一直在劝说家人注意防范,不要出门,为此还红过好几次脸。“我现在每天还要给爸妈打一个小时电话提醒他们不要出门,疫情还没过去,不能大意。如果要出门,要戴好口罩,别漏两个鼻孔在外面,口罩够用,没必要节省。”
李弘71岁的父亲曾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豪言“得就得了呗,怕什么”,这让李弘在家严防死守了一个半月,离开之后仍然放心不下。
最近的疫情反弹,身在异地的李弘是全家人中最早察觉的。她关注到,很久没有本地确诊病例的哈尔滨又有新的本地疫情了。于是她把每天的疫情通报发给父亲,但通常会收到一句“太长了”,她就再拨通一个电话,把重要的信息告诉父亲,并再三叮嘱防控细节,包括不要用手去摸口罩和脸。
女儿的苦口婆心和发生在身边的实例,终于让71岁的老人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前两天,因为李弘的妹夫要带5岁的儿子出去和朋友们聚餐,老人有点着急了,打电话给李弘,让她帮忙劝说。最后孩子没带出门,妹夫还是去赴宴了,在他的观念中,疫情已经不严重了,“难道要一直窝在家里,正常的日子不能过了吗?”
谢云龙巡视员说,接下来的疫情防控关键点主要在社会上,倡导广大群众不聚集、不聚餐、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规定。此外,针对医疗机构,严格加强医院感控管理相关制度落实。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是哈尔滨市出现了聚集性疫情,从昨天(4月19日)黑龙江卫健委的通报来看,牡丹江市新增的2例确诊病例以及3例无症状病例均互相关联,传染也发生在家庭成员和与之在医院有接触的医生护士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