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上,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如风般冲过终点线,打破亚洲记录,这也意味着,当时全球只有11个人比他更快。
而与此同时,另一位创造奇迹的“飞人”——被苏炳添视为偶像,称之为“开路人”的刘翔再次被人们记起。在北京奥运会上因跟腱断裂退赛而被骂为“逃兵”的刘翔,在十余年后等来了道歉。
关于这句迟到的“对不起”,刘翔本人只是笑了笑:“其实我都理解,这没什么。”如今的刘翔已经放平心态,过上了平淡美好的生活,在社交媒体上晒晒美食,偶尔旅旅游、做做公益。
退役后的他们,卸下了往日的光环或是争议,拥有了许多的选择:读书、换工作、谈恋爱、结婚生娃……那些退役后的奥运冠军,他们都过上了怎样的生活?
奥运冠军,都上了什么大学
上清华还是上北大?谁的童年都逃不开为此纠结。而冠军们求学之路的第一个问题是:上不上北京体育大学。
在1984年到2016年的奥运冠军中,最受青睐的是“211高校”北京体育大学,多达71人就读过北京体育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也是冠军校友的聚集地,共有18人,而像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这样的中国顶尖大学,分别有10名奥运冠军就读。
在奥运冠军中,有一些在役期间就是读书、拿奖两不误的“劳模”,比如女排中的学霸刘晓彤,前脚参加完清华大学的开学典礼,后脚就要准备国家队的集训。而拿下今年东京奥运会首金的杨倩,目前正就读于清华大学。
还有很多奥运冠军,在退役后才有时间以及机会弥补学业上的遗憾。
奥运奖牌,是名校的敲门砖。 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相关政策,鼓励运动员进入高校学习,对于成绩优异的运动员可以免试进入各级各类高等院校 [1]。
而这其中积极响应号召的,就有北京体育大学。政策发布的第二年,北京体育大学就成立了“冠军班”,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或世界杯赛获得冠军的运动员及其教练,可以免试攻读北京体育大学的研究生学位 [2]。
运动员上大学的浪潮中,还有一些高校和一些特定项目有不解之缘。比如中国人民大学,专门成立了优秀跳水运动员班,就读的18名奥运冠军中,就有14人是跳水冠军。
而上海交大则偏爱国球,就读的6人里有4位乒乓球奥运冠军。
在学位方面,有107个冠军的选择攻读硕士,而本科学历在冠军中也比较常见,有79人在读或者本科毕业。
有7名勇士还去挑战了博士学位:乒乓球奥运冠军陈静和邓亚萍、体操奥运冠军黄旭、田径奥运冠军刘翔、跳水奥运冠军施廷懋、跆拳道奥运冠军赵帅、排球奥运冠军惠若琪。
虽然冠军们可能在其他领域的学习上不太拿手,但在体育领域,他们能将经验转化为学术贡献。
例如,苏炳添在一篇论文中,就以自己为研究对象,讨论短跑中的步幅变化与起跑脚的技术改进等。跳水运动员施廷懋,从学术的角度研究跳水运动员如何运用核心力量在比赛中做出最精确的动作。
奥运冠军退役后,大多进了体制内
在二十多岁,有些人刚在职场混出点名堂,有些人才开始找工作。但对奥运冠军来说,超过七成的人已经退役,需要寻找新的出路。
在社交媒体上,我们时常总会看到冠军运动员退役后生活拮据、穷苦困顿的报道。例如曾获得全国举重冠军的邹春兰,退役后曾在长春一家大众浴池打工,靠给客人搓澡挣钱养家 [3]。
但奥运冠军的份量不一样。根据我们的统计,退役后的他们的生活普遍过得不错,虽然不是个个都光鲜亮丽,但也不至于处境落魄。
根据公开信息,多数奥运冠军再就业还是追求稳妥。在已退役的199名冠军中,有63.32% 的人进入了体制内,并且,还有更多的人回到了自己的老本行,干起了熟悉的体育事业,占比85.43%。
在职业领域这块,进入了体制内的冠军们就是家长眼中捧着金饭碗的别人家的孩子,有93位退役的奥运冠军任职过非教练的体制岗位。
许多进入体制的奥运冠军都谋到一个“某运动中心副主任”的副处级职务,还有几位奥运冠军官至副局级。而老一代女排的队员朱玲,还在四川省体育局局长的位置上干到了退休。
进入高校任职,也是他们的一个出路。像拿到首个乒乓球女单冠军的陈静,如今已经进入华南师范大学,成为一名教授。体操冠军陈一冰、何可欣也成了体育课老师,出现在了北京师范大学的课堂上。
还有一些冠军选择回到梦开始的地方,做教练继续深耕体育领域,用自己在赛场上的经验带出了一个又一个冠军。
比如刘国梁,退役的第二年就当了国家队总教练,如今是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至今仍带领国乒在奥运赛场上夺金。在东京奥运会举办之前,拿到中国首块跳水金牌的周继红就已经在跳水队耕耘了31年,指导中国跳水队在7届奥运会上拿到了37块金牌。
当然,奥运冠军的宿命不只有安稳的体制内,体制外的人生也有不一样的精彩:李宁白手起家创造了百亿体育帝国;庄泳、梁艳都当上霸总;刘璇、田亮在娱乐圈扎下了根;乐靖宜开过漫画书吧也曾学习当兽医,最终还是回到泳池,开俱乐部。
还有放弃体育追逐另类梦想的,像排球冠军赵蕊蕊,受伤痛折磨后只求岁月静好,当起了作家写科幻小说。
* i7 w; `2 q% @2 a; t/ h) f
何雯娜现状 奥运冠军,有多少和“同事”谈恋爱
在单身汪的世界里,有太多人排着队拿着爱情的号码牌,等待幸福的降临。然而对奥运冠军们来说,他们不仅收获了金牌,在情场也是如鱼得水。
不过,中国的奥运选手们,人生结婚生子的选择,都是跟着奥运会的节奏。他们大多数会在退役后,或者至少也是奥运结束后结婚生子。
1984 - 2016年夺冠的奥运冠军中,已经有161位冠军找到了自己生命中的真命天子或真命天女,跨入婚姻的殿堂。
46岁的孔令辉、40岁的赵蕊蕊,39岁的张萍,37岁的桑雪还没有经历婚姻,选择享受当下的单身生活。
在已婚的这群人中,内部消化很常见。有83名冠军的另一半也和自己一样是运动员。所谓门当户对,或许就是在运动场上共同挥洒汗水时,双方一个默契的眼神就牵起了一段红线。
运动员恋情稍微高调一些的,像秦凯和何姿,两人同为跳水冠军。2012年伦敦奥运会,秦凯与冠军失之交臂,何姿不顾一切冲上前深情一抱,时间一转到了2016年里约奥运会,何姿痛失金牌,秦凯则在领奖台前单膝跪地,送上了那枚求婚戒指。
( O$ j3 G1 _& N& p# d$ s何姿现状在国家队里面,像秦凯和何姿一样的冠军眷侣还有三对,并且都出自相同的项目,他们分别是射击冠军庞伟和杜丽、羽毛球冠军张楠和田卿,还有跆拳道冠军中正在恋爱的赵帅和郑姝音。
对已婚的奥运冠军来说,他们的婚姻生活除了各种发糖,生儿育女也是婚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甚至有21位奥运冠军儿女双全。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他们中的大多数对于后代没有体育项目上的要求。
8 K0 l) S5 ^1 P+ H/ K/ b" S田亮和女儿子承父业是一个比较常规的选择,但是在奥运冠军后代中,奥运冠军0人,世界冠军0人……因为即便算上未成年人,目前也只有寥寥数人选择成为正式注册的运动员。
即便是奥运冠军,那些优秀的运动基因也不一定会遗传到下一代。
当然,在体育界取得成绩的孩子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如乒乓球冠军吕林的儿子吕翔也成为乒乓球运动员,进过国家队;乒乓球冠军刘国梁的女儿刘宇婕拿过高尔夫世界青少年锦标赛冠军;羽毛球冠军葛菲的儿子孙文骏也曾进入了羽毛球国家青年队。
卸下冠军的头衔,曾经的同路人渐行渐远,目的地开始分离:求学、立业、成家、为人父母……进入人生的另一个竞技场后,他们也要为职场上的事情而烦恼,也要发愁小孩子的教育和未来发展。
他们退役的故事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悲伤,烟花落幕后,他们都在经历平凡又真实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