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员
- 积分
- 477
- 获赠鲜花
- 3 朵
- 个人财富
- 2193 金币
- 注册时间
- 2010-11-25
|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雌性阔脚袋鼩属。雄性在持续交配数周后死亡
% s+ F7 ^1 T1 p1 r' \& E* l8 @
- m0 H: F8 n- c8 B" ]0 e美国生活科学网站报道,好几个以昆虫为食的袋鼠雄性物种具有非常罕见的习性。它们成熟的非常快,往往不到1年时间。然后,在短暂疯狂的繁殖期,它们反复的交配——最长时间达14个小时——直到它们的免疫系统崩溃而死亡。
) t6 }$ ]0 Q5 `1 H) V/ i4 ]3 X9 b% e* {, I
这种被称为自杀式繁殖或者终生一胎的策略常见于某些动物和植物物种,但在哺乳动物身上非常罕见,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研究人员戴安娜·费舍尔(Diana Fisher)这样说道。目前这种行为只发现在这些袋鼠物种身上。
1 g5 d% H2 w' d6 b; L. X+ Y$ u+ Z: l9 t1 y2 u
大多数具有这种策略的动物,例如乌贼和蜘蛛,都具有很多后代,因此从进化学的角度看是可以理解的:尽管它们在交配后死亡,但它们更可能有上千个后代传递自身的基因,费舍尔说道。但袋鼠和大多数哺乳动物一样,一次只有几个后代。+ r3 I. [& M. ]3 y7 N
$ L6 Y3 R, y J! v' w并非利他主义
: [* Y2 w# h. o5 z5 W0 b0 I4 R
* C, R% X" _( O6 d6 p# d2 A1 s这种行为最初发现于20世纪中期澳大利亚和好几处太平洋岛屿,例如新几内亚岛上的袋鼠物种,科学家对此感到困惑不已。最初,有人认为这种行为可能是一种利他主义:雄性的死亡为自己的后代留下了更多昆虫。0 O) U5 M$ n) _5 u
4 }) \5 P O l6 a6 Z( W7 N' d) S; a
但近期的研究显示雄性在年轻时就迅速死亡其实另有原因:为了使用最高质量的精子与雌性受精,从而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尽可能多的后代。这项研究被发表在10月7日的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5 c) R1 R- b. h! T8 [' g% E9 I) u) ?6 n
; P$ j3 k& O$ H/ G2 U7 v在这项研究里,费舍尔和同事对比了自杀式繁殖(终生一胎)的袋鼠和一生内不同时期交配(反复生殖)的其它袋鼠物种。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终生一胎的动物相对身体大小具有更大的睾丸,因此有利于储存精子。事实上,这些终生一胎雄性动物在交配开始后便停止产生精子,因此它们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马拉松式的交配活动里。例如雄性阔脚袋鼩——类似老鼠的袋鼠——一次可以交配14个小时,它们甚至分解肌肉以产生更多能量,费舍尔解释道。% h( v7 P; u5 I( P9 ^; h
' o9 l& |' r; W$ g1 E C% }0 o
“在整个繁殖期,它们必须依赖储存的精子,且时间非常紧迫,因为储存的有限精子正在它们的尿道里逐渐丢失。它们会经历一个疯狂的交配期,持续时间只有几周,雄性往往在后代出生之前就已经死亡。”/ ?( \4 J. x/ b* j- s/ K
* F% b: Q C1 T$ p$ \, @2 ~5 t人生苦短英年早逝) r2 V6 D0 J* ?+ Z6 O$ V4 F
! h0 H0 B' ]) J: F% R
科学家还发现终生一胎的物种具有较短的繁殖期,因此雄性“播种”的时期也相对短暂。这一疯狂的交配期导致雄性非常疲惫,它们往往死于感染或者内出血——它们真所谓是“精尽人亡”,费舍尔说道。这种交配时间有限,因此它们的后代出生于大多数昆虫出现之前,也就是夏季。6 f# Q& A* ^1 J& Z6 X: N6 d1 g7 i
* K3 }! H6 I- W# j2 r
雌性往往会与多个雄性交配,因此产生的后代可能来自不同的父亲。但最优秀的精子才是胜利者。雄性为此牺牲了一切,费舍尔说道。之前的研究显示混杂的雌性阔脚袋鼩会与多个雄性交配,产生的后代比与单个配偶产生的后代要更多。0 K! M0 `) j$ U9 T8 }. Q$ M
" K, y) s2 S( z$ d& L
“这是种后交配性选择的形式,也即雄性利用自己的精子在雌性生殖道里相互竞争,而非竞争与雌性的交配机会。”费舍尔说道。“这与具有大量产生精子组织的较大睾丸有关,当然也与较长的交配时间、捍卫交配权以及乱交有关。”3 T) L$ Q2 z' Y- f; E v, L
0 ~ F* Y" `8 b' d/ V; R& n精子竞争的观点也揭示了为什么雄性交配时间如此之长——为了防止,至少是最小化其它雄性与自身伴侣交配的时间,费舍尔补充说道。 |
|